撰文:羅漪雯
家庭醫學專科黃國豪醫生
為何有人60歲便已中風入院,要臥床休養,卻有80歲老伯伯仍年年參加冬泳,行動自如呢?原來這與人類的衰老速度有關。家庭醫學專科黃國豪醫生解釋,因受遺傳、環境、生理等因素影響,每位男士的退化速度不一;如能把握其中的平衡機制,就可延緩衰退的過程。
受到內分泌的變化影響,人類在生命周期中經歷了4個基本階段:成長期、壯年期、衰退期、發病期,而抗衰老醫學就是嘗試延長壯年期的狀態,減低衰老的速度和因年老出現的疾病。黃醫生道:「雖然身體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及損壞,但同時也有修護及保養的能力,如果兩者得到平衡,就可維持原來狀態;但約在40歲時,體內的生長荷爾蒙和男性荷爾蒙大幅度下降,加快了衰老的速度,使男性出現了更年期的各種徵狀。」
撰文:陳秀清
肺癌較難於早期察覺,只有約一成多個案能被早期診斷及發現。肺癌早期徵狀包括食慾不振、氣喘、咳嗽、體重驟降等,這類病徵較為普通,很多時亦易被忽略,發展至後期則會出現較嚴重徵狀如咳血,胸口或上背疼痛、持續乾咳等,屆時才求診,治癒可能已大大降低。
心胸肺外科醫生鍾少石醫生
撰文:羅漪雯
過敏性鼻炎,俗稱鼻敏感,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在香港,平均每4個人便有一位鼻敏感患者,其中兒童患者的比率更達40%。受到病症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精神狀態亦會受損,減低他們在學業或工作上的表現。
耳鼻喉專科衞建恒醫生
因為接觸致敏因素,誘發鼻敏感患者出現過度的敏感反應,造成鼻腔分泌增加、腫脹及發炎等現象。耳鼻喉專科衞建恒醫生表示,鼻敏感並非一個單一病症。「患者除了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鼻癢等情況外,周邊器官如耳朵、眼睛、喉嚨也可能因鼻敏感而不適。嚴重的鼻敏感更能影響耳咽管(連接耳和咽喉的通道),令鼻腔腫脹甚至引致鼻竇炎。」
撰文:羅漪雯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龔慧慈醫生
骨質疏鬆症沒有特別徵狀,是一個無聲無色的病症,患者往往在骨折時才發現病症,卻因而付上不少代價。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龔慧慈醫生指出,本港約有30萬女性及10萬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症,而隨著人口逐漸老化,預計病發率將陸續上升。
骨質隨年失 無男女之分
撰文:羅漪雯
骨科專科辛倫傑醫生
當年紀漸長,骨骼的組織會逐漸退化,使骨質密度愈來愈低,導致骨骼容易在碰撞中或長期受壓後出現骨折。骨科專科辛倫傑醫生指出,受骨折影響,患者不單要面對疼痛、臥床、活動能力降低等困難,也可因此衍生不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故此,治療藥物既要減低骨折後的痛楚,也應著重延緩骨質流失的情況。
三種治療骨質疏鬆之方法
撰文:陳秀清
根據中文大學骨質疏鬆症研究報告(2001)的統計,全港有30萬名婦女、10萬名男士患上骨質疏鬆症,當中更有接近50%的更年期女性患上此症。
骨科專科黃斯愷醫生
撰文:陳秀清
膝關節炎病情較輕微患者,一般運動後膝關節多會出現徵狀如腫脹、僵硬、泛紅,甚至上落樓梯亦會感到痛楚,需休息數天,才會慢慢消退。但往後卻容易因再次運動而舊患復發,嚴重者其徵狀甚至不能如輕微患者般自然減退,連走路亦會有困難,膝關節繃緊感覺亦會愈見強烈,及會出現持續疼痛。
骨科專科林自強醫生
骨科專科林自強醫生指出,膝關節炎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問題,平均發病比率為10%;但45歲以上,女士患此病比率卻會較男士多二至三倍。
要確定自己是否患上膝關節炎,可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撰文: 羅漪雯
精神科專科蕭宏展醫生
現代人著重「計劃未來」,為將來多思想、作準備。未雨綢繆固然是好,但過度思考卻會使人憂心忡忡,嚴重者更可能因此患上經常焦慮症。精神科專科蕭宏展醫生指出,經常焦慮症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可在情緒、精神、生理上影響患者。
撰文:陳秀清
腎功能受損不易察覺,當發現有明顯病徵,腎臟組織往往已受破壞,腎功能甚至或已失去大半或以上,故腎病預防相當重要。預防腎病的方法包括:多喝水、預防膀胱炎或尿道細菌感染、小心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保持均衡飲食及避免進食高糖分、高鹽分食物等。
對慢性腎病患者來說,心臟病是頭號殺手。超過一半腎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均為心血管病如中風、心臟病。其中代謝綜合症或肥胖正是令慢性腎病患者出現心血管病的常見高危因素。
腎科專科黃劍明醫生
逾半洗腎個案由糖尿病引起
撰文:陳秀清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胰臟癌的一種,發病初期徵狀並不明顯,患者後期才會感到明顯不適。個別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分泌不正常荷爾蒙,令患者出現典型綜合徵狀,例如:分泌過多胰島素令患者血糖過低,導致頭暈、飢餓、冒冷汗或手震;分泌過多血清素令患者嚴重腹瀉,甚至多達每天10次,或影響心肺功能,令其出現類似哮喘發作的氣促情況。
外科專科盧寵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