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肺癌全攻略》

作者: 
潘智文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楊重禮醫生(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黃敬恩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

潘智文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澳洲亞德雷德大學醫學院, 在1 9 9 6 年加入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服務, 並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及英國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等名銜。潘醫生亦曾任香港浸信會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現時私人執業。
在伊利莎伯醫院臨床腫瘤科行醫的歲月裏, 她選擇了專注肺癌的治療和研究, 從此加入了「肺醫」的行列, 見證著肺癌醫療在這二十個年頭的發展,由最初的藥石無靈至現今的百花齊放, 肺癌彷彿已由一個死症進化為長期病患。潘醫生亦期盼藉着治療科技的日益進步,能為更多肺癌患者燃點生命的希望。

楊重禮醫生(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

楊重禮醫生1 9 9 5 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 其後加入香港醫管局瑪麗醫院、東華醫院外科部, 曾於葛量洪醫院、伊利沙伯醫院以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肺外科部服務, 並獲取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心胸肺外科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外科) 等名銜, 亦曾出任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部副顧問醫生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部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現時私人執業。
楊醫生重視與病人建立互信, 認為對病人及其家人清楚講解病症以及療程的每一步, 是整個醫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透過真誠溝通, 才能減輕患者及家人面對疾病的焦慮。他由衷相信,亦一直推崇,有效的疾病治療和管理,尤其是肺癌這類病症,該從跨專科團隊決定治療方案入手。這本書正成就了一個寶貴平台,讓三位不同專科的醫生,分享各自肺癌治療的經驗與意見,希望能為病人帶來跨專科專業的資訊,幫助他們循正確方向走向康復之路。

黃敬恩醫生(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黃敬恩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 其後於香港大學瑪麗醫院擔任副顧問醫生及榮譽臨床助理教授。2 0 0 5 年於日本千葉大學深造, 該大學為支氣管鏡超聲波( E B U S ) 發源地。黃醫生曾在日本, 聯同德國專家發表全球首份以E B U S 診斷類肉瘤論文。行醫超過2 0 年, 黃醫生將E B U S 、微型超聲波探頭及留置式胸腔等引進香港, 為本港介入性胸肺學奠下基礎。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 每年也有超過4 5 0 0 宗新症, 過半數個案更屬晚期階段, 在醫療界中, 堪稱「燙手山芋」。

猶幸近十年, 肺癌診斷及治療均取得重大突破。例如通過氣管鏡內超聲波, 能準確地及早取得癌細胞樣本進行診斷, 以及提供基因突變的數據, 讓醫生釐定個人化治療。胸腔鏡輔助手術科技, 則可縮短病人的康復時間和減輕術後痛楚。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的推陳出新,促使更多肺癌病人能延長生命, 並可享有更佳生活質素。

縱然科技發達, 肺癌患者在確診或治療階段中, 身心靈仍飽受極大衝擊。面對五花八門的醫學檢查和治療方案, 會感到無所適從, 心底往往有無數疑慮:

*求診病人需進行甚麼檢查? 各類型檢查分別有何用處及優缺點?
*如何取得淋巴活組織檢查? 不同類型的檢查有何差異?
*入侵性檢查如抽組織化驗, 是必需的嗎?
*有些醫生說可用電腦掃描抽針, 有些就說要做氣管鏡, 到底哪個方法最好?
*活檢方法如找不到答案, 下一步該如何辦?
*進行手術有可能帶來甚麼併發症?
*聽說化療是毒藥, 會否對我的身體構成損害?
*化療副作用愈大表示反應愈好?
*放射治療可應用於甚麼階段的肺癌?
*醫生說我所服的標靶藥, 無惡化存活期約9個月, 整體存活期則是3 0 個月, 到底我只有9 個月命, 還是3 0 個月命?
*免疫治療如何應用在治療肺癌上?
*紓緩治療即是善終服務嗎?

 

《肺癌全攻略》由三位不同專科醫生合力撰寫,結合個人獨到見解及治療肺癌的寶貴經驗,透過問答形式,深入淺出解答患者在風險因素、診斷、手術、藥物治療、紓緩治療,以至身心復康的種種疑問。配以大量彩色插圖,講解清晰,相信能為肺癌患者帶來實際助益,也能作為普羅市民加深對肺癌認知的有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