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甲狀腺癌面面觀

期數: 
2010年04月號
醫生: 
盧寵猷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周倩明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甲狀腺為一個蝴蝶形器官,位於頸前方。從表面來看,甲狀腺看似淺層,實質卻被肌肉組織包圍著,同時與身體器官如氣管、食道、頸動脈和靜脈有關聯。

十年存活率達九成
任何器官也存在癌變的可能,甲狀腺也不例外。甲狀腺癌分有數類,香港較常見的有乳頭狀和高分化甲狀腺癌。外科專科盧寵猷醫生表示,甲狀腺癌於二零零七年位列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每年約有五百多宗新症。幸好,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較慢,就算出現遠程擴散仍是有藥可救,故十年存活率相當高。當中,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十年存活率超過90%;濾泡狀和髓漾性分別為80-90%及70-80%;未分化癌約30-40%。

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漸次上升,對醫學界而言仍是一個謎,但普遍相信與基因變異有關。但輻射跟甲狀腺癌的關係早已被確定,研究證實,受輻射影響愈大,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愈高,特別是乳頭狀甲狀腺癌。

外科手術主導治療
若要準確診斷甲狀腺癌,臨床腫瘤科專科周倩明醫生指出,細針抽檢為最準確和標準的做法,當然亦可以透過掃描、超聲波和驗血等作為診斷工具。倘若上述方法無法確診或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亦可以外科手術處理。

事實上,外科手術為處理甲狀腺癌的最佳做法。

隱形殺手- 心臟猝死

期數: 
2010年04月號
醫生: 
謝德醫生 (新聖保祿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陳國強醫生 (東區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醫學界估計,全球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心臟猝死,亦即每分鐘便有5人因此而死亡。於本港,每天平均亦有3人因心臟病發猝死,而每個月更最少有一名16歲以下青少年因此逝世,反映心臟猝死的發病情況日趨普遍。


心臟猝死不分年齡,可以發生在長者甚至年輕人身上。東區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陳國強指出:「心臟猝死是由於心臟系統問題所導致的突然及非預期性死亡。在此所謂的『猝死』,是指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死亡。」

風險隨年齡上升
心臟猝死的發病風險會隨年齡上升,一般男性發病率較女性為高。心臟猝死通常由心律不齊所引致,主因為冠心病,高危因素包括有曾發生過心跳過快及患有心臟衰竭。聖保祿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謝德新解釋:「心跳過快分為心室過速及心室纖顫。當中以心室纖顫最為危險。心室纖顫即心室跳動快速而不規律,速度每分鐘超過180次。

心情行動

期數: 
2010年04月號
醫生: 
黃品立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心血管病已超越癌症,成為全球頭號殺手。據統計在2005年,共有170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預計到2015年,每年因心血管病致死的人數將高達2000萬。

心血管病為目前香港的第二號殺手,估計每天約有17至18人死於心臟病,8至10人死於中風。心臟科專科黃品立醫生指出,心血管病的主要成因為三高,即高血糖、高膽固醇及高血壓,其他原因還包括肥胖、吸煙、缺乏運動等。「現時香港大概有三成市民患有高血壓問題,四成半市民膽固醇水平偏高,接近兩成人患有糖尿病。這也可歸因於人們為了工作拼搏而缺乏運動,平常亦進食過量,娛樂亦傾向靜態活動如唱K、打遊戲機、上網等,在熱量長期處於攝取多於消耗的情況下,久而久之引致中央肥胖。要注意的是這些包圍內臟的脂肪,與皮下脂肪不同,它會分泌物質擾亂新陳代謝系統,令人更熱衷進食而不喜歡運動,最終令血壓、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水平上升,反之好膽固醇下降,最終損害血管健康,令其逐漸硬化、栓塞或破裂,假如栓塞發生在腦部便會導致中風,在心臟發生會誘發心臟病,至於在腎臟則會引起腎衰竭等等。」 

3高增心血管病風險

高血壓意指血壓長期持續高於上壓140mmHg或下壓高於90mmHg水平,黃醫生特別強調在此種情況必須配以適合藥物加以控制。

心跳時快時慢怎麼辦?

期數: 
2010年01月號
醫生: 
高德謙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鄭長華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心臟是一個循環系統,負責揼血供應身體各個器官所需。正常心跳由心臟的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和左右束支組成,心臟每次揼血便會產生心跳一次,成年人平均每分鐘心跳六十次,即心臟每日跳動超過九萬次。管制心跳的神經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就可造成心跳過慢或過快。不論是心跳過慢或過快也不容小覷,隨時增加中風或猝死風險。 

 

乙形肝炎新資訊

期數: 
2010年03月號
醫生: 
李定豪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乙型肝炎由過濾性病毒引起,會影響患者的肝功能,主要藉著帶病毒者的血液及體液傳播。

肝癌風險高100倍

李定豪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本港帶乙肝病毒的情況很普遍,乙型肝炎的發病率亦比歐美為高。腸胃肝臟科專科李定豪醫生指出,乙型肝炎嚴重會引起如肝硬化、肝癌等致命併發症。

腎性貧血的治療與護理

期數: 
2010年03月號
醫生: 
黃劍明醫生 (腎科專科醫生)

腎性貧血在腎病患者當中非常普遍,主要是因為腎臟受損,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的能力減少,導致骨髓減少生產紅血球,引起貧血,令患者出現如疲勞、嗜睡、食慾減退、運動能力下降等徵狀。講座現場

腎臟主要負責去除血液中的廢物, 每天除處理大約2 0 0公升血液及製造1 至2 公升尿液,亦有控制血壓、刺激骨髓生產造血荷爾蒙的功能。腎科專科黃劍明醫生指出,腎病與貧血的關係非常密切。「腎臟會分泌一種稱為紅血球增生素的荷爾蒙,它能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故腎功能不佳的話,九成以上患者的血色素亦會下降,瀕臨洗腎邊緣的患者血色素甚至會低至6 、7 g / d L , 只及正常的一半,因而出現貧血情況,而貧血又會加劇腎病病情、引起心血管病及增加慢性心衰竭的風險。」研究顯示,第五期慢性腎病患者於透析期間, 血色素每下跌1 g / d L , 便會增加左心室肥大風險4 2 % 、慢性心衰竭風險1 8 % 及死亡風險1 4 % , 故改善貧血對控制腎病,以及降低其他相關風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哮喘新知

期數: 
2009年12月號
醫生: 
陳式雅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哮喘在香港十分普遍,患者尤以兒童及老人居多。據統計資料顯示,67歲及1314歲組別的兒童患哮喘的病發率為9.4%70歲或以上長者的有關比率則為5.8%。每年平均有70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有20-30人是死於精壯之年,即約1544歲。

小心緊[腎]

期數: 
2009年12月號
醫生: 
黃劍明醫生 (腎科專科醫生)

身體器官隨年老出現衰竭無可避免,腎臟也不例外,不論是過濾血液、排尿排廢物、調節身體水分和電解質濃度、分泌荷爾蒙及腎臟代償反應(受創傷後自行修補腎功能的能力)等功能亦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腎科專科黃劍明醫生指出,循每年失去1 % 腎功能的正常衰退率估計,活過百歲腎功能仍足夠應付身體所需,維持正常運作。

你有骨科痛症嗎?

期數: 
2009年12月號
醫生: 
黃斯愷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周貴文先生 (資深物理治療師)

痛症是一般人常會遇到的問題,但要找出病源,卻並不容易。有見及此,11月7日舉行的「你有痛嗎?解答常見骨科問題」健康講座,特別邀請骨科專科黃斯愷醫生及資深物理治療師周貴文先生,就觀眾有關痛症的疑問,作深入而詳盡的解答。 

香港第一殺手 ─ 空氣

期數: 
2009年11月號
醫生: 
潘醒華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裡,很多患有鼻敏感、咳嗽、哮喘、支氣管炎、慢性肺病及心臟病的患者都會因而病情逐漸惡化,需即時入院,嚴重甚至會死亡。當中尤以兒童、老人家及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最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假如長期吸入受污染的空氣,會很容易感到不適,情況就等同吸煙一樣,會對肺功能構成永久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