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甲狀腺癌面面觀

期數: 
2010年04月號
醫生: 
盧寵猷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周倩明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甲狀腺為一個蝴蝶形器官,位於頸前方。從表面來看,甲狀腺看似淺層,實質卻被肌肉組織包圍著,同時與身體器官如氣管、食道、頸動脈和靜脈有關聯。

十年存活率達九成
任何器官也存在癌變的可能,甲狀腺也不例外。甲狀腺癌分有數類,香港較常見的有乳頭狀和高分化甲狀腺癌。外科專科盧寵猷醫生表示,甲狀腺癌於二零零七年位列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每年約有五百多宗新症。幸好,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較慢,就算出現遠程擴散仍是有藥可救,故十年存活率相當高。當中,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十年存活率超過90%;濾泡狀和髓漾性分別為80-90%及70-80%;未分化癌約30-40%。

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漸次上升,對醫學界而言仍是一個謎,但普遍相信與基因變異有關。但輻射跟甲狀腺癌的關係早已被確定,研究證實,受輻射影響愈大,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愈高,特別是乳頭狀甲狀腺癌。

外科手術主導治療
若要準確診斷甲狀腺癌,臨床腫瘤科專科周倩明醫生指出,細針抽檢為最準確和標準的做法,當然亦可以透過掃描、超聲波和驗血等作為診斷工具。倘若上述方法無法確診或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亦可以外科手術處理。

事實上,外科手術為處理甲狀腺癌的最佳做法。盧醫生續稱:「現時,醫生普遍採用全切除方法處理甲狀腺癌,除包括切除主瘤,還有頸部中央淋巴切除。視乎是否存在兩旁淋巴結轉移的機會和風險,氣管兩旁的淋巴結也有被切除的必要。」甲狀腺癌手術的安全性極高,且奉行微創的原則,切口普遍不超過四公分。雖然如此,約千分之三病人會出現術後出血、千分之五存在聲帶麻痺的機會和百分之一至二出現低血鈣或副甲狀腺受損等併發症。

放射碘減復發風險
基於甲狀腺具有吸收放射碘的特性,周醫生解釋:「可透過碘的放射性把術後的殘餘腫瘤殺死,以防復發。現行服用的劑量並不會對病人的健康構成威脅,然而多次高劑量服食放射碘,則有機會導致不育或增加生產畸胎的風險,建議接受放射碘治療的病人短期內避免懷孕。另外,體外放射治療能透過高能量X-光照射腫瘤,同屬有效的輔助治療。」

另外,定期監測為預防復發的重要一環,醫生一般以甲狀腺球蛋白作為跟進病情之指標。放射同位素碘全身掃描是另一種監測方法,但較費時及敏感度較低,而且病人必須停服甲狀腺荷爾蒙四星期,因而令甲減的副作用出現。幸好,現行有一種名為基因合成的促甲狀腺激素,能促使甲狀腺細胞分泌球蛋白和吸收放射碘,在無須停服甲狀腺荷爾蒙的情況下仍能作出準確檢驗,除令病人不需忍受甲減之苦,亦能提升生活質素,免除對病人因甲減而衍生的工作低效及假期需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