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大腦健康 從小到老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戴樂群醫生 (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

 

香港的人口老化是不爭的事實。保守估計,約十至二十年後,男性平均活到85歲及女性平均活到90歲不足為奇。長壽是福,但因長壽而帶來的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增加患上老年癡呆症的機會,亦是大家需要面對和了解的事情。
 
長壽與癡呆症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學與衛生署進行一項有關老年癡呆症的研究發現,生活在社區的長者,年過70者約有10%機會患上老年癡呆症;而80至85歲的長者,患病風險更接近30%。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戴樂群醫生指出,早在100年前,德國已有一名精神科醫生報導了第一宗與大腦健康有關的疾病,並以其名字「阿爾茲海默氏」作為疾病的名稱。今天,我們習慣把跟阿爾茲海默氏病症狀相同的疾病稱作老年癡呆症,原因在於患上同類疾病的人士多為年過70歲的長者。癡呆症除阿爾茲海默氏症外,還有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癡呆症,如因3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引發血管栓塞,導致腦部血管萎縮、非阿氏癡呆症及因腦部創傷或內分泌疾病而造成的癡呆症等。

護心行動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李沛然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 陳凱輝醫生 (運動醫學碩士)

 

心臟病為本港第二號殺手。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均為引致心臓病的主要元兇,而糖尿病患者更為併發心臟病的高危一族。 
 
80%糖尿患者因心臟病死亡
心臟病與糖尿病關係密切。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士中風及患心臟病的風險均比正常人高。心臟科專科李沛然醫生指出:「糖尿病會加速心臟血管硬化,提升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80%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均為心臟病,患上糖尿病幾乎等同患上心臟病般嚴重。」
 
但要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除了控制血糖水平,減低其他風險因素如高膽固醇、高血壓,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小而密的低密度膽固醇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3倍,高三酸甘油脂亦是引起心血管意外的元兇。他汀類藥物能有效減低人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是降低冠心病風險的一線藥物。

青光眼全面睇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許少萍醫生 (眼科專科醫生)

 

青光眼的主因為眼壓過高,令視覺神經受損,但正常眼壓的青光眼發病情況原來亦不罕見,深近視或睡眠窒息症患者,亦為發病高危,因此更不能不對青光眼提高警覺。
 
全球患者九千萬
發病情況並不罕見的青光眼,僅次於白內障,目前為亞洲第二大致盲殺手。估計全球目前有九千萬青光眼患者,當中有數百萬人會因而失明。而根據社會福利署數年前的資料顯示,本港因青光眼致盲而需申領傷殘津貼的人數約為23%。
 
青光眼是因眼球內壓力增加而導致視神經受損之眼疾,可分為開角性及閉角性兩類,兩者亦有急性及慢性之分別。但開角性青光眼的發病則以慢性為多,開始時並無任何病徵,隨著視神經逐步受損,患者視野會不斷收窄,但已喪失的視力卻已無法逆轉。

退化性膝關節炎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高兆祺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亦是站立及活動時最主要的承重關節,由於活動量高,受力亦較大,故亦為人體最容易退化的關節。膝關節隨年月日長時間磨擦,會因而勞損,軟骨亦會變薄,再加上保護關節的肌肉或筋腱隨年紀增長而變弱、身體過重,或有先天的不良條件影響,勞損情況便會更嚴重。
 
關節發炎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紅、腫、熱、痛;退化是關節炎最常見的成因。當關節間的軟骨被磨蝕,變得越來越薄,便會出現以上症狀。骨科專科高兆祺醫生解釋:「身體修補磨損及生長新軟骨的能力會隨年齡增長而走下坡,漸漸追不及磨損的速度。由於我們無法控制退化及年齡增長,故退化性關節炎暫時無法根治,目前只可透過治標的方法來舒緩症狀。

認識良性前列腺增生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梁耀霖醫生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男性的泌尿系統包括腎臟、尿道、膀胱、輸尿管及生殖器官。而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位於膀胱頸以下、尿道兩側。倘若前列腺發生任何問題而導致尿道縮窄,便會引申大小的小便症狀,常見的如小便困難或尿流細弱等。眾多前列腺疾病中,尤以良性前列腺增生較普遍。
 
良性增生而非「肥大」
籠統估計,男性在50歲後約有50%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響而致小便症狀出現。泌尿外科專科梁耀霖醫生表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又稱肥大症,「肥大」是指前列腺內的細胞腫脹發大,但數目是沒有增加的。但從病理學的檢查可見,前列腺細胞的數目有所增加但體積卻是沒有改變,可見這是一個良性增生的表現,故今天我們稱此疾病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肝膽相照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楊國輝醫生(外科專科醫生)及 胡興正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肝臟位於右邊肋骨以下的位置,膽囊則瑟縮於肝臟之下。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除了負責轉化食物並貯存所得能量及分解體內毒素,還會製造凝血物質、血液中的蛋白質和膽汁。膽囊是一個貯存膽汁的器官,負責貯藏和濃縮膽汁。肝臟所製造的膽汁經由總膽管流到十二指腸,幫助人體消化脂肪性食物。不論是肝臟還是膽囊,均有機會「生病」,常見的有慢性乙型肝炎和膽囊結石。
 
增肝硬化和肝癌風險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常見的肝病。保守估計,全港約有六十萬名乙肝帶菌者。腸胃肝臟科專科胡興正醫生表示,慢性乙肝帶菌的可怕之處在於沒有病徵,帶菌者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約一至四成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等併發症,不可不防。
 
預防勝於治療。

成人尿失禁的預防與護理

期數: 
2010年10月號
醫生: 
江永明醫生(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及 李敏生護士長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社康護理部)

 

 

更年期婦女樂無憂

期數: 
2010年09月號
醫生: 
林慧儀醫生 (婦產科專科醫生)

 

不孕症治療新科技

期數: 
2010年09月號
醫生: 
龍炳樑醫生 (婦產科專科醫生)

 

對抗敏感皮膚---從根本的保濕工作做起

期數: 
2010年09月號
醫生: 
陳厚毅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