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3高 定期血管檢查
估計現時本港有十分一人口患糖尿病。近數十年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胰臟功能失調,原來身體其他器官,亦很容易出現問題。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解釋:「糖尿病患者因胰臓功能失調,於肝臟製造足夠葡萄糖後,仍不會向其發出停止訊號,以致肝臟仍會不斷製造,令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於早上時間飊升。脂肪及肌肉亦不懂將血液的糖分『回收』,令餐後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
於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鼻敏感、慢性咳嗽、哮喘、支氣管炎、慢性肺病或心臟病患者因病情惡化而求醫,甚至入院的個案均會增多。空氣污染如同吸煙,會對肺部造成不可輕視的影響。
污染空氣引發氣管疾病
空氣污染共分室外及室內兩種。本港超過一半的室外空氣污染均由本地製造。呼吸系統科專科潘醒華醫生指出:「車輛如巴士、小巴排放的廢氣是空氣污染源頭,而海港船隻排放的廢氣更促成四分一的室外空氣污染。污染的空氣會直接破壞呼吸道的黏膜,引發不同的氣管疾病,令求診、住院及死亡人數增加。」
呼吸系統科專科潘醒華醫生
撰文 王盈盈
乳癌為最多香港女性患上的癌病,癌性疾病的死亡率排行第三。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統計,2005年中共有2300個新症,平均每日約有6個婦女被診為乳癌。近年患上乳癌的人數日趨上升,定期檢查可以多份保障。
乳癌檢查與手術
屯門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王志德指出年紀增長、月經過早或停經過遲、超過35歲才首次懷孕、家族中有人患過乳癌、曾接受放射治療或長期服用荷爾蒙藥都是患上乳癌的高危因素。
有一半乳癌患者最早期的病徵都是由患者自己摸到硬塊,只有少數患者會有疼痛、乳頭出血或有分泌物。檢查包括臨床檢查、乳房造影及組織化驗。乳房造影需包括X光造影和超音波檢查,但35歲前的女性乳房密度較高,不適用X光造影。35歲後的女性若單做超音波檢查則不夠全面。
撰文:陳秀清
青光眼會令視覺神經永久受損,嚴重更會導致失明,發病初期大部分均為無痛及不易察覺,故又被稱為視力小偷。白內障則為晶狀體變得混濁,主要徵狀為視力模糊、複視、畏光、眩光、色彩失去鮮明度等,且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提升。
眼科專科周伯展醫生
為全球頭號致盲眼疾
青光眼為全球及本港過去十年致盲的頭號殺手,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大類。眼科專科周伯展醫生解釋:「急性青光眼徵狀包括眼睛劇痛、眼紅、頭痛、嘔吐,眼壓會於短時間飊升至70毫米以上水銀汞柱。高眼壓會損壞眼底視覺神經,數小時內不予舒緩的話,便會造成永久損害,甚至致盲。」
撰文 王盈盈
Intro
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點病變都是最常見的眼科疾病,這三種眼疾都會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白內障被稱為失明第一殺手,青光眼被稱為第二殺手,黃斑點則為第三殺手,可見這三種眼疾的嚴重性實在非同小可。
Content
白內障只能靠手術
眼科專科陳凱怡醫生
撰文 王盈盈
腎臟是清除體內毒素的主要器官,控制鈣、磷的均衡亦是腎臟的功能之一。腎臟與副甲狀腺的運作跟心臟和心血管有著直接和間接互相影響的關係。愈來愈多數據顯示,腎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以致死亡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5倍至10倍,通常腎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跟血液中的鈣磷與副甲狀腺都有著很大的關係。
腎臟、心臟、左磷右鈣息息相關
腎科專科醫生曾偉基
撰文:陳秀清
濕疹泛指皮膚在受刺激或炎症影響後所出現的狀態,徵狀包括皮膚乾燥、出紅疹、變厚,亦可能會滲出液體、流血或龜裂。臉部、手腕、手肘及膝蓋均為濕疹常見的發病部位,患者以嬰兒及兒童為多。病情於夏季會稍為緩和,但到秋冬季即會轉差,主要原因為秋冬氣候較乾燥,環境濕度相對低,加上患者常會用熱水洗澡,令皮膚剩餘的油脂亦被洗走,因而會令皮膚變得更乾燥,形成惡性循環。
皮膚科專科余浩德醫生
撰文:陳秀清
白內障、乾眼症及老年黃斑病變為常見眼疾,除了會帶來眼部不適、影響視力,嚴重亦有致盲可能,故患者絕不能掉以輕心。
白內障影響視力需手術治療
白內障是晶體因老化而變得混濁,一般出現於老人身上,亦有嬰孩一出生便有先天性白內障。後天性白內障的成因包括:晶體持續發炎、長期滴用類固醇眼藥水、手術、糖尿病、深近視及輻射等等。
眼科專科周敏明醫生
撰文 王盈盈
在香港,腰背痛是最常見的骨科問題。這些痛,對人的生活和心理都會造成很多影響,不宜忽視。
瑪麗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郭厚仁
痛的種類和成因
根據瑪麗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郭厚仁所言,痛分為傷害性刺激痛反應、神經痛、內臟器官痛和功能痛四種。傷害性刺激痛反應是指身體受到傷害時,直接的自然反應。神經痛是神經部位受傷害或刺激時影響另一部位而生的痛楚,坐骨神經痛是其中一例。內臟痛常見有肚痛,功能痛並非直接由誘因造成,是大腦傳遞訊息時出現誤認而成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