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腎衰竭知多少

期數: 
2015年05月號
醫生: 
曾廣源醫生 (腎科專科醫生)

撰文:  鍾穎嫦

現時全球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腎病。慢性腎病的可怕之處除了有可能引發一連串心血管問題外,還在於其侵襲無聲無息,早期發病全無徵兆,待患者發現時多數已屆中晚期,無法根治。一旦患上末期腎病,患者便只能選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等替代療法。

 

腎病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肺癌有法可醫

期數: 
2015年05月號
醫生: 
陸凱祖醫生 (內科腫瘤專科醫生)

撰文:陳秀清

 

肺癌為本港最常見導致死亡的癌症,以發病率計算,目前為第二號癌症殺手,僅次於腸癌。近10至15年,隨著醫學界對肺癌有更進一步掌握及認知,藥物又不斷推陳出新,肺癌雖仍未能根治,但已可良好控制,令治癒希望又再添曙光。

 

2010年,本港共有4480宗肺癌新症,死亡個案則為3698宗。約85%個案患者逾65歲以上。自1985年以來,全球女士的肺癌發病率增加22%。而所有肺癌中,約85%被列為非小細胞肺癌。

 

常見肺癌病徵包括:

  1. 持續咳嗽,尤其是咳血
  2. 復發性肺炎
  3. 氣促
  4. 咳血痰
  5. 呼吸或咳嗽時有疼痛或胸部疼痛
  6.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或食慾減退

 

早期肺癌轉移機會大

周身骨痛 癌症預兆?

期數: 
2015年05月號
醫生: 
周李舒雅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及 唐家輝醫生(麻醉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周身骨痛是常見都市病,想不到竟會與癌症有關連。一些常見癌症如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較易擴散骨骼,俗稱癌痛入骨,會令患者全身也有疼痛感覺。研究發現,有2至6%癌症患者因骨痛求診,才發現自己患癌。

 

常見視網膜疾病及白內障治療新趨勢

期數: 
2015年06月號
醫生: 
羅智峯醫生 (眼科專科醫生)

撰文:  鍾穎嫦

 

 

視網膜位於眼睛後方,作用如同相機底片,負責感光及將光線轉化成神經訊號。視網膜無法移植,故得好好保護,並於發現問題時及早求醫。白內障乃另一常見眼科問題。現時治療白內障的技術已有很大發展,無論安全性及復原時間均遠勝舊式白內障手術。

 

四大類常見視網膜疾病

知己知彼 認識柏金遜症

期數: 
2015年06月號
醫生: 
李可倫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撰文:  張少萍

 

柏金遜症是一個腦部慢性退化疾病,主要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常見於60歲或以上的長者,成因為腦部深層神經結構細胞──黑質細胞出現損耗或退化而令多巴胺的分泌減少,繼而影響神經訊息傳導造成。大部分柏金遜症個案屬原發性,意思指沒有一個特定的原因,只知道年紀越大患病風險隨之增加。

 

腦神經科專科李可倫醫生指出,部分柏金遜症個案可由腦部受損後誘發,例如曾經患上日本腦炎、頭顱創傷或長期腦震盪等,導致黑質細胞受損,影響多巴胺的分泌。亦有少部分病例是基因遺傳,這類病人或許在較年輕時發病,如提早在40歲。

 

四類柏金遜症常見病徵

 

中西合璧 — 膝關節痛全面睇

期數: 
2015年06月號
醫生: 
黃燕卿 (註冊中醫師兼註冊物理治療師)

撰文:鍾穎嫦

 

膝關節從二十五歲開始退化,而退化只是引起膝關節痛的其中一個成因。如何才能防範於未然?若膝關節痛已經向你招手,又應如何應對?且看中醫學、營養學及運動學有何妙法抗膝痛!

 

中西治療各補長短

註冊中醫師兼註冊物理治療師黃燕卿指,除了自然退化,負荷過重、不正確的姿勢及動作、關節變形或力學因素皆能引發膝關節痛。膝關節急性發炎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而慢性膝關節痛雖無發炎跡象,但患者膝部會不時感到痛楚、增加運動量或天氣轉變亦會令其痛楚增加。以下為防治膝痛小貼士:

急性發炎處理法

認知障礙症 早期診斷和新治療方向

期數: 
2015年03月號
醫生: 
朱亮榮醫生(香港大學榮譽臨床教授暨老人科專科醫生)

撰文:  張少萍

 

隨着人口老化,老人問題成為了當前的一個重要議題,當中,不得不對認知障礙症有認識。根據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於2009年的統計,全球約有3千6百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就香港本土而言,70歲的長者中,每100人便有6人患上中度至嚴重的認知障礙症,保守推算,香港有近10萬名患者。

 

何謂認知障礙症? 
是一個因大腦細胞衰退而對日常生活構成障礙的疾病,集中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包括:短期記憶力、判斷力、理解能力、運算能力、學習能力或甚至辨別方向的能力,部分患者的語言能力也受到影響。記憶力衰退是認知障礙症的早期及典型病徵,然而這並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

腎與心 密不可分

期數: 
2015年03月號
醫生: 
唐美華醫生(腎科專科醫生)

撰文:  張少萍

 

心臟是循環系統的將領,主宰人體血液供應。心臟泵血後很快便經由血管到達身體器官,當中包括腎臟。腎臟隨後經過排水和排毒功能,從而調節人體血壓和水分。心臟與腎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假若心臟或腎臟二者其一的健康狀態不太理想,例如腎臟的排水功能欠佳,以致體內積存過量水分,則會反過來影響心臟健康。

影響心臟和腎臟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當中以三高的禍害最大。腎科專科唐美華醫生解釋,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和糖尿病,均會加促血管硬化,誘發心臟和腎臟病變。有研究指出,膽固醇超標的人士出現血管病變的風險較一般人高2倍,而糖尿病患者患上血管毛病的機會則是身體健康人士的1.8倍。若血糖持續控制不好,更有機會引致慢性腎衰竭,加劇心臟血管病變。「慢性腎病以血壓高和糖尿病引起的佔大多數,疾病本身已是促使血管硬化的高危因素,不利心臟健康。不少醫學數據更顯示,慢性腎病患者於患病的首5年內發生血管病變的風險,較非慢性腎病患者高逾3成。」

類風濕關節炎新療法

期數: 
2015年03月號
醫生: 
余嘉龍醫生(風濕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手腳關節疼痛為類風濕關節炎常見徵狀。剛病發時,患者可能只是手指有少許僵硬疼痛,置之不理,發炎情況便會愈見嚴重,關節甚至有可能變形。但類風濕關節炎初期病徵與一般關節痛甚為相似,容易混淆,患者到底可如何分辨?

風濕科專科余嘉龍醫生指出,以膝關節為例,膝關節就如門鉸,多用自然會勞損,有生鏽可能。「膝蓋表面有一層軟骨,一旦被磨損,便會變得不平滑,就如門鉸生鏽,活動時自會發出聲響,患者會感到關節活動時不暢順,又或感到上下樓梯時特別痛。這正是勞損性關節發炎,屬自然退化,到一定年紀便有可能出現。」

 

需留意有否晨僵

醫生與你 跨越大腸癌

期數: 
2015年03月號
醫生: 
廖少輝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及 潘仕寶小姐(註冊營養師)

撰文:  陳秀清

 

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1年的數字顯示,大腸癌位列最常見癌症首位,新症達4450宗,而死亡個案則僅次於肺癌,達1904宗。綜合過去10年的統計數字,發現大腸癌的發病比率正不斷上升。

腸癌七大高危因素

臨床腫瘤科專科廖少輝醫生指出,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