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類風濕關節炎新療法

期數: 
2015年03月號
醫生: 
余嘉龍醫生(風濕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手腳關節疼痛為類風濕關節炎常見徵狀。剛病發時,患者可能只是手指有少許僵硬疼痛,置之不理,發炎情況便會愈見嚴重,關節甚至有可能變形。但類風濕關節炎初期病徵與一般關節痛甚為相似,容易混淆,患者到底可如何分辨?

風濕科專科余嘉龍醫生指出,以膝關節為例,膝關節就如門鉸,多用自然會勞損,有生鏽可能。「膝蓋表面有一層軟骨,一旦被磨損,便會變得不平滑,就如門鉸生鏽,活動時自會發出聲響,患者會感到關節活動時不暢順,又或感到上下樓梯時特別痛。這正是勞損性關節發炎,屬自然退化,到一定年紀便有可能出現。」

 

需留意有否晨僵

值得留意的反而是有否晨僵情況。患者起床時如感關節僵硬,一般是發炎性關節炎,有求診必要。這類關節炎的特點是:早上患者仍未開始活動,關節便會僵硬疼痛,活動過後,疼痛反能改善。「發炎時,身體會分泌一種物質,由於人體荷爾蒙日夜變化,故起床時便有晨僵情況。反而如患者起床時並沒異常,而是下班或完成一天家務後痛楚加劇,便大多為勞損性關節痛。」

關節炎除由勞損引起,有時病因亦為免疫系統出問題。「免疫系統有兩大類物質,分別為引致發炎及對抗發炎的物質。兩者相互平衡,如發炎物質多於抗炎物質,身體便會自我攻擊,引發類風濕關節炎。」

 

引發全身系統性發炎

目前共有十多種抗體會引致類風濕關節炎,其中一種為類風濕因子,它們會引發身體自我攻打關節,導致關節發炎。「類風濕關節炎除影響手腳關節,亦因患者血液內發炎因子增多,引發全身系統性發炎,故亦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倦、食慾不振、消瘦、悶悶不樂等徵狀。」

關節發炎如置之不理,首6個月有4成患者會出現關節侵蝕、變形,故盡早治療最為重要。口服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藥和改善病情風濕藥,對病情輕微者效果良好,但一般需兩個月才起效。發病較急者,便不能單靠口服藥物,而必須同時配合類固醇或生物製劑,提升成效。「生物製劑主要透過中和引致關節發炎的物質,改善病情。荷蘭曾有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四組,其中第四組於發病初期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首年,發現第四組患者關節侵蝕最少;五年後,亦發現第四組患者的關節侵蝕最少,證明生物製劑愈早使用成效愈佳。」

 

生物製劑成效顯著

生物製劑種類不少,作用機制各異。余醫生舉例:「其中一種是針對第六型白細胞介素(IL-6)。IL-6會引致發炎,指數愈高,發炎病徴如疲倦、貧血、骨質疏鬆、心臟病可能便會提升。而臨床研究證實,抗第六型白細胞介素生物製劑『托珠單抗』有效改善上述情況。」.

余醫生勉勵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毋須太灰心,因為情緒低落反令病情反覆。「類風濕的治療方案已較以往大有進步,希望病者對此病認識多些後,更能樂觀面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