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周身骨痛 癌症預兆?

期數: 
2015年05月號
醫生: 
周李舒雅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及 唐家輝醫生(麻醉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周身骨痛是常見都市病,想不到竟會與癌症有關連。一些常見癌症如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較易擴散骨骼,俗稱癌痛入骨,會令患者全身也有疼痛感覺。研究發現,有2至6%癌症患者因骨痛求診,才發現自己患癌。

 

癌症為本港死亡主要原因,過去十年,癌症死亡率年年遞增,患者以長者為主,但亦不能抹殺年輕人患癌可能,故日常亦必須留意身體的變化。因為癌症初期可以全無微狀,大部分癌痛往往會於癌症中後期才出現。臨床腫瘤科專科周李舒雅醫生舉例:「以肺癌為例,會引起疼痛徴狀的情況包括:腫瘤愈長愈大,侵蝕了部分肺膜或神經線,患者才有可能出現痛覺感受性痛楚、神經病理性痛楚,但很多時到有神經病理性痛楚,可能病情進入了更後期的階段,壓逼侵襲了部分神經線,而引起劇烈及持續性痛楚。」

 

癌痛不會自行痊癒

但周身骨痛非常普遍,要與癌痛區分,到底一般人可如何分辨?周醫生指:「如果是由睡眠質素不佳、運動劇烈、工作過勞等引起的周身骨痛,毋須服藥,只要有足夠休息,病情是會於短時間內,即數天至一星期,慢慢康復。但癌症痛楚是不會無緣無故自癒的,一般是時間愈長便會愈痛,即使不會愈來愈痛,亦不會痊癒,而且會妨礙患者的日常動作。故一旦有此情況,務必要盡快求診。」

痛楚與癌症密切相關。麻醉科專科唐家輝醫生指出:三成癌症患者都有癌痛;九成末期癌症病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癌痛;很大比例癌痛是癌細胞骨轉移。但疼痛很少是早期癌症的徵兆。」

 

介入治療增存活率

治療疼痛,目前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疼痛階梯準則,根據病人痛楚程度,使用不同止痛藥物為其舒緩痛楚。「但現時癌痛或痛楚處理未必一定要依循疼痛階梯,如病人一開始已痛楚嚴重,便會使用強效藥物,又如病人適合進行注射等介入性治療,亦會於很早階段為病人注射,例如胰臓癌患者,有研究顯示,如盡早做介入治療,其生活質素會提升,存活率亦能增加。」

治療痛楚方法有多種,包括一般止痛藥、消炎藥、嗎啡藥等,但適用情況及副作用各有不同。「普通止痛藥如撲熱息痛,只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疼痛,但24小時內不能服用超過4000毫克,藥物過量亦可能出現嚴重肝損傷。而消炎藥的常見風險則為胃出血、腎衰竭,由於個別消炎藥物長期服用會增加中風及心臓病風險,外國已在討論是否全面禁用。但服藥並非唯一止痛方法,如嗎啡止痛貼,就適用於口腔潰爛的癌症患者,亦有適用於非癌痛的不同類型止痛貼。微創射頻則透過高頻率電流舒緩神經線痛,成效可長達半年至一年。」

不過痛楚如真由癌症引起,待疼痛出現時才處理,或已嫌遲。周醫生提醒:「當身體有任何異様,患者便應求診,並不一定要待痛楚出現才正視。更理想的,當然是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及篩查預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