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剖析坐骨神經痛

期數: 
2013年02月號
醫生: 
王嘉暉醫生 (骨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坐骨神經痛患者大多數在臀部及大腿後部出現痛楚現象,受影響範圍通常是沿著坐骨神經由臀部伸延至膝部或以下,很多時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會同時有腰痛現象出現。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神經線,由脊柱延伸至下腰、腳底,專責在腦部、腰部及雙腿間傳遞訊息,控制下肢肌肉及感覺。椎間盤突出、移位、退化性椎管狹窄等均會令坐骨神經受刺激或受壓,引致坐骨神經痛。

骨科專科王嘉暉醫生
骨科專科王嘉暉醫生

嚴重會大小便失禁

對抗濕疹 護膚為上策

期數: 
2013年02月號
醫生: 
張謙昌醫生 (皮膚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濕疹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痕癢,叫患者不斷搔癢,令皮膚受到破損,不但影響外觀,更有機會出現感染。此外,反覆的濕疹病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情緒、學習或工作、社交。其實,預防濕疹亦非天大的難事,重要的是恆心地實行有效的皮膚護理方法,避免接觸過敏原和刺激元素,減少發作次數。

 

濕疹是多種皮膚病的統稱,並以異位性皮炎最為常見,又因多發生於嬰兒和兒童時期,故病症亦被稱為「小兒濕疹」或「奶癬」。濕疹是一個慢性的皮膚問題,沒有傳染性但與遺傳有關,主要成因包括遺傳基因、免疫系統功能失調和環境因素。

皮膚科專科張謙昌醫生
皮膚科專科張謙昌醫生

惡性循環 細菌趁機入侵

從乙肝到肝癌

期數: 
2013年02月號
醫生: 
竺兆豪醫生 (外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乙型肝炎無聲無息,破壞力卻驚人。全球60億人口中,約有3-4億為慢性乙肝帶病毒者,當中15-40%會出現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本港現時約有8%,即約64萬名乙肝帶病毒者,當中有不少患者死於肝硬化或肝癌。肝硬化患者中,約10%會惡化為肝癌;而肝癌患者中,亦有八成為乙肝帶病毒者。反映要預防肝癌,便必須由防治乙肝入手。

外科專科竺兆豪醫生
外科專科竺兆豪醫生

腰背疼痛 治療有法

期數: 
2013年02月號
醫生: 
李家健醫生 (骨科專科) & 蔡明浚 (物理治療師)

 

撰文:羅漪雯

 

有研究指出,超過八成人士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腰背痛,可見腰背痛確實十分普遍。幸好大多數腰背痛只屬急性,可在短期內復原;但若出現了慢性腰背痛或坐骨神經痛,就會變為長期痛症,更會影響日常生活。

骨科專科李家健醫生
骨科專科李家健醫生

脊椎結構由許多不同部分組合而成,既能支撐身體,也可提供柔韌性進行不同的活動。當這些部分如椎骨、筋腱、椎間盤、神經線、肌肉受到勞損,就可能出現不同的疼痛情況,正如骨科專科李家健醫生所道:「正確來說,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並非一個病症,只是一個徵狀,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致。」

 

神經線受壓 或痛或痺

預防骨質疏鬆 始於今天

期數: 
2013年02月號
醫生: 
王嘉暉醫生 (骨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骨科專科王嘉暉醫生
骨科專科王嘉暉醫生

香港人口老化,使骨質疏鬆的情況愈來愈普遍,研究指出50歲以上人士,平均每3位女士或每5位男士,就有一位患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可帶來骨折,骨科專科王嘉暉醫生建議高危人士從四大方面阻截骨質流失,預防骨折發生。

 

別與關節炎混淆

齊擊退 腸易激

期數: 
2013年01月號
醫生: 
周泰年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腸胃肝臟科專科周泰年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周泰年醫生

腸易激綜合症(IBS)是指大腸功能失了常態的一種症狀,令患者重覆出現腹痛、腹瀉或便秘的情況。腸胃肝臟科專科周泰年醫生指出:「雖然腸易激綜合症的部分成因仍然未明,不過因對病症的認識開始加深,醫學界逐漸知道應如何去處理這個病症。」

 

周醫生指出,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主要與腸道蠕動失衡、腸道過度敏感和心理健康有關。部分患者的腸道蠕動不協調和混亂,就會導致腹痛、肚瀉或便秘;有患者因腸道的敏感度過高,遇上某些食物如奶類、咖啡、酒精等的刺激,便會引致腸道抽搐。另方面,緊張、壓力、情緒低落也是腸易激綜合症的誘因,使發作更加頻密。

停止傷「腎」 由生活開始

期數: 
2013年01月號
醫生: 
廖忻麟醫生 (腎病科專科) & 吳彥慈 (註冊營養師)

 

撰文:羅漪雯

 

腎是一個很精密的器官,每個腎擁有100個腎小球,負責過濾身體中的雜質和毒素。可是受到病症、退化等因素影響,腎小球的功能逐漸受損,當腎功能只餘下不足15%,患者或需要接受洗腎或換腎,以延續生命。

腎病科專科廖忻麟醫生
腎病科專科廖忻麟醫生

腎病形成 無聲無息

胃癌知多點

期數: 
2013年01月號
醫生: 
蔡浩強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近年政府落力提升市民對大腸癌的關注,但除此之外,胃癌亦是另一個常見的消化道癌症,並早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癌病殺手。雖然胃癌在發現時一般已非早期,但仍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能提升療效、增加存活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臨床腫瘤科專科蔡浩強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蔡浩強醫生

與大多數癌症一樣,胃癌初期沒有明顯徵狀,有時候會被誤會為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或胃潰瘍,忽略了病症。臨床腫瘤科專科蔡浩強醫生指出:「大部分胃癌在發現時已屬中晚期,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或其他器官,並出現胃脹、持續胃痛,因慢性出血令身體變得虛弱或貧血,若腫瘤入侵血管,更會大量出血,引致吐血或大便有血。」男性以及55歲以上人士都屬於胃癌的高危組別,而病症的平均5年存活率不足五成。

 

如何治療靜脈曲張?

期數: 
2013年01月號
醫生: 
謝卓華醫生 (外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據統計,約有15-25%成年人均患有靜脈曲張,而年紀愈大,出現靜脈曲張的比率就愈高。患者因工作需長期站立或久坐,令雙腳受壓,血液循環不暢,引致雙腳勞損及痛楚、腫脹、腳痺,並有抽筋情況出現。

外科專科謝卓華醫生
外科專科謝卓華醫生

靜脈曲張的醫學全稱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外科專科謝卓華醫生解釋:「腿部的靜脈存有瓣膜,正常情況下,當循環的血液從腿部往上回流至心臟時,這些活瓣便會打開。但因地心吸力緣故,血液仍會有往下流的時候,而此時這些活門便會關上,令血液只會往上流向心臟,而不會逆流。但活瓣有時會因某種原因而損壞,而有閉合不全的情況,當患者站立時,便會引起血液逆流。長期不予處理的話,腿部靜脈便會積存血液,血管亦會慢慢愈脹愈大。」

 

細說私乳

期數: 
2012年12月號
醫生: 
陳亮祖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莊秀民醫生 (外科專科)

 

乳癌自94年已成為本港女性頭號癌症,現時每年新症約3000宗,且更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以40歲左右為高危,較外國的50歲以上年輕10年。

 

乳癌個案由94年起一直上升,增長速度較其他腫瘤更快。按照現時趨勢,估計至2016年,每年新症會增至4000多宗,升幅近八成。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

早發現增治癒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