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醫緣相聚

一個人的睛彩 --- 譚智勇教授

期數: 
2015年11月號
醫生: 
譚智勇教授

撰文:  陳秀清

 

凡事相信。不容否認,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教授對物事的樂觀正面,不論循哪個方向進攻,也難擊倒。

讀醫科,他笑言不是必然選擇。「我又不覺得我是那種人,一定要做醫生,我不覺得自己做不到其他事情。」

明明職務纏身,工作、私人生活難分,他反倒看見自己的幸運。「我最幸福的是,我很享受自己的工作。當你很享受你做的事情,就不會覺得是在上班。」

夢想號啟航 --- 莫志超醫生

期數: 
2015年10月號
醫生: 
莫志超醫生

撰文:  張少萍

 

職業伴隨終身,開首與它相遇上可能只是一剎那閃過的念頭,就好像莫志超醫生當年一樣,好奇心作崇。

求學不是求分數,好奇心與興趣是驅使個人不斷主動尋找答案和經得起挫敗的最大原動力。

過程中跌跌碰碰,患得患失,似有若無,莫醫生未言失落,反而相當享受。二十年來不斷尋幽探秘,醉心研究,最大的心願莫過於突破現存局限,解破風濕病之謎。

說穿了,此乃出於一顆憐憫的心,只為病人好。

 

風濕科是一門後起的學科,今天發展算是不俗,但二十年前只是剛起步。當時全港只有五隻手指已數完的風濕科專科醫生,現在則約有七十位。

敢捨方得。醫耕 --- 陳志峰教授

期數: 
2015年09月號
醫生: 
陳志峰教授

撰文:  鍾穎嫦

「若你回望從前,每一個經歷都像種子一樣,你沒有那個東西,就不會有後面的果實。凡事是沒有捷徑的。其實每件事都如此,你下了多少工夫,便能收獲多少。」

耳邊響起陳志峰教授說著“Children are our future.(孩子是我們的未來)”,眼前彷彿看見苗圃中一道身影正緩緩彎下腰杆,掬一瓢水澆灌田上。小苗沾露,熠熠生輝,他則帶著滿足的笑容,輕瞇金絲鏡框下的雙眼,期待起未知的收成。

一顆隨緣的心 --- 曾健強醫生

期數: 
2015年08月號
醫生: 
曾健強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再圓滿的規劃,或許也敵不過人生的無數意外。

今年2月,得悉恩師心臟科名醫潘昭安醫生猝逝,生前的診所正待接手,經引薦與潘太取得聯絡後,自畢業後一直留守公營、當時還在靜待將軍澳醫院心導管室上軌道,暫無私人執業打算的曾健強醫生,二話不說,就此答允。

「我覺得潘醫生對我有恩,我整條心臟科的路都是他幫我鋪排的,現在想想,我能做到較冷門的EPS(電生理檢查)心臟科醫生,也是他為我爭取的。所以我沒想太多,就做了。」

心寬路自遠 --- 雷兆輝醫生

期數: 
2015年07月號
醫生: 
雷兆輝醫生

撰文:  陳秀清

我無法忘記病人知悉要接受腎臟透析的反應 ─ 一臉的恐懼、擔憂和失望」
雷兆輝醫生 《盡透腎中情》序

入行44年,類似的畫面在生命裡來回往復,同樣的對話,大同小異的反應,不是有心人,也許早就麻木。

「腎科醫生跟病人存在一種很長遠的關係。不是流水帳。他們永遠不會離開我們,就算換了腎也一樣。直至死那天,就好像結婚一樣。」

這種牽繫,沒有一紙承諾,卻在醫者心裡,默默長存,直至退休了,仍未消退,反而愈加穩固地安守原位。

「我很有幸,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到,但香港有很多人仍然過得很不幸……我們有能力,就應該多幫助他們……」

人間依舊笑春風 --- 王春波醫生

期數: 
2015年06月號
醫生: 
王春波醫生

撰文:  陳秀清

 

Some people are old at 18 and some are young at 90...time is a concept that human created.
有些人18歲已經老了,有些人90歲還很年輕。時間只是人類創造的一個概念。    
日裔美籍藝術家及音樂家
小野洋子


一個簡單數字,足以讓生命殞落,也能令人谷底重生,就看局中人如何解讀。

無情風雨有情人 --- 李川軍醫生

期數: 
2015年05月號
醫生: 
李川軍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如水,流往何處便順著周遭形態,解決稜角解決不了的難題。

81年,中大醫學院成立,翌年,李川軍教授自美國回歸,擔任病理解剖學系主任,資源匱乏下僅得聯合醫院願意提供臨床教學機會,但學生、教職員只能在貨櫃改建的空間實習、辦公。今天想回頭,他回味如昨日:「也很好……我覺得。雖然那時很窮,但聯合醫院可能因宗教原因,很團結,要找甚麼都很容易,管理上很不錯。」

2003年,「沙士」爆發,浸信會醫院涉嫌隱瞞疫情,李教授臨危受命,出任署理行政總監,就衛生署徹查事件作回應。最終院方在多份報章刊登道歉聲明,他亦須向病人及家屬公開致歉。問他當年可有壓力,他舉重若輕:「壓力一定有,那時年紀都不輕了,但做得來便做吧!」結果本來打算做三個月的暫替職務,一做卻是兩年。

難關當前,他就是有水的沉著和韌力,遇冷凝結,受熱蒸發,浮力可以承載重量,阻力也能化解衝撞的傷害。

留給愛的祝福 --- 江永明醫生

期數: 
2015年04月號
醫生: 
江永明醫生

撰文:  陳秀清

 

悠揚樂曲,稍瞬即逝;人間美味,觸動味覺神經,下一秒卻成回憶;如同美好生命,握不穩,總如煙散。

「以前常聽,甚至自己也說過不少,要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但當自己真正經歷過,就知道是甚麼一回事。那種深刻程度,不是三言兩語便能完全形容……」

09年離開工作十多年的衛生署,機緣巧合下私人執業,江永明醫生曾經雄心萬丈。

「我曾想過開很多間診所,所以當時是用有限公司名義註冊。」

難料2010年,毫無心理準備下,妻子確診末期肺癌。後來為了更多時間照顧她,他改為僅在上午應診,盡所能陪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那年那月的鴻圖大計?不知從何時起,早已煙消雲散……

人為生命賦意義 --- 朱偉星醫生

期數: 
2015年03月號
醫生: 
朱偉星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從有活着意識一刻,人便開始尋求生命意義。這種覺醒,在朱醫生身上,要追溯,大概源於他在澳洲讀醫的第四年。當時一名血液科部門主管,帶着醫科生巡房,正鼓勵一位血科末期患者之際,病人把朱叫到跟前,問:
「如果你是病人,現在已經七十多歲,患了不治之症,你還會不會有興趣繼續接受治療?」

年輕的他完全不知如何回應,血液科部門主管忙打圓場:「這種問題,其實不該由你來答。」

三十年後回想,朱醫生說,這一問,當年就如當頭棒喝。「他是Put myself into patient’s shoes(要我跟病人易地而處),令我印象很深……」

經風雨 見彩虹 --- 潘順源醫生

期數: 
2015年02月號
醫生: 
潘順源醫生

撰文:  陳秀清

 

 

翻開潘醫生生命的每一頁,頁頁辛酸。

由初來港前路茫茫,找遍工廠亦不獲聘用;為生計,白天做西藥推銷,晚上及星期天則為病人針灸,還要接工廠手工,動員全家在家加工;為考取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資格,付盡心血,歷盡艱辛,承受極大精神壓力,終捱出嚴重胃炎;以至人生中難得三次理想工作機遇,都因「意外」而被逼放棄……

聽他訴說,你會訝異,日子艱難如許,他都如何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