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李沛然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 陳凱輝醫生 (運動醫學碩士)
心臟病為本港第二號殺手。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均為引致心臓病的主要元兇,而糖尿病患者更為併發心臟病的高危一族。
80%糖尿患者因心臟病死亡
心臟病與糖尿病關係密切。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士中風及患心臟病的風險均比正常人高。心臟科專科李沛然醫生指出:「糖尿病會加速心臟血管硬化,提升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80%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均為心臟病,患上糖尿病幾乎等同患上心臟病般嚴重。」
但要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除了控制血糖水平,減低其他風險因素如高膽固醇、高血壓,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小而密的低密度膽固醇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3倍,高三酸甘油脂亦是引起心血管意外的元兇。他汀類藥物能有效減低人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是降低冠心病風險的一線藥物。但它對提升好膽固醇和降低三酸甘油脂的作用卻不大。」
研究證實,貝特類藥物能提升好膽固醇10-30%,降低三酸甘油脂40-50%及小而密壞膽固醇的相對水平,並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風險30%、蛋白尿15%及因血管病變而需做手術的機會38%(非創傷性之肢體截肢)。「根據國際糖尿聯盟指引,二型糖尿病患者首先處方他汀類藥物控制壞膽固醇(LDL-c)水平,當LDL-c控制至適當水平,但三酸甘油脂仍高於2.3mmol/L,可處方貝特類藥物聯合使用。」
藥物以外,改變生活習慣如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減少生活壓力、戒煙戒酒等,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風險,亦有很大幫助。
運動處方助減藥物劑量
運動醫學碩士陳凱輝醫生指出,持續運動可提升人體好膽固醇水平及平均降低血壓約10度。「運動亦能發揮類似胰島素的作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葡萄糖耐量、糖化血紅素及增加胰島素敏感度。糖尿病患者輔以運動治療,甚至能減少所需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劑量。」
完善的運動計劃應包括帶氧運動、阻力運動及伸展運動。帶氧運動包括緩步跑、游泳、踏單車;阻力運動包括舉啞鈴、掌上壓、阻力橡筋帶等;而伸展運動則包括體操、瑜珈。不過陳醫生提醒,有心臟病風險因素或患有心臟病的人士,計劃運動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尤其是45歲以上男性及55歲以上女性,有多於一個或以上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家族遺傳肥胖、吸煙等,最好先找醫生檢查身體,甚至由心臟科醫生進行跑步心電圖檢查,並在醫謢人員、物理治療師或專業運動教練指導下進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