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痛定思痛

期數: 
2011年01月號
醫生: 
李靜芬醫生(麻醉科專科)

撰文王盈盈

科技日新月異,長期使用電腦、打機、傳手機短訊,都很容易做成肌肉緊張過勞,妨礙血液循環。當血液循環受阻,體內因代謝而產生的乳酸就會積存,無法排出,最後做成肌肉疲勞和疼痛。近年,受「肌筋膜疼痛」等問題折磨的患者急劇上升,這些問題通常都是因為長期久坐、久站、姿勢不良或勞損所造成的。

 

痛,是有記憶的

麻醉科專科李靜芬醫生指出,「人的痛楚,是有記憶的」,任何傷過痛過的位置,周邊的肌肉和肌筋都會變得特別敏感,容易反覆疼痛,甚至漫延至其他鄰近部位,問題會愈化愈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很常見的軟組織肌肉痛症,患者會覺得身體某些位置會有壓痛現象。在有問題的肌肉會有緊繃的肌束,深層肌肉異常嚴重繃緊,摸起來像有結節,有「激痛點」而會產生傳導痛。

麻醉科專科醫生李靜芬
麻醉科專科醫生李靜芬

患者初期可能只感到肩頸或某處肌肉或關節繃緊,漸漸身體無法活動自如,疼痛更可能傳導開去,全身痛處愈來愈多,少許活動經已做成極度痛楚。再進一步惡化時,可能變成慢性「肌筋膜疼痛」。長期飽受疼痛折磨,晚上會因為極度痛楚而無法入眠,影響情緒。久而久之有可能做成抑鬱和焦慮症,最後影響日常工作和社交生活。

 

治療需要先了解痛因

李醫生提醒我們不要憎恨或是害怕痛楚,負面的情緒會令肌肉更加收緊,導致痛楚加劇。我們需要了解痛因,才能對症下藥。由於「肌筋膜疼痛」的「激痛點」會產生傳導痛,隨著痛發位置,會有不同的表現,導致經常做成錯斷痛源,無法治本的問題。後頸部的激痛點,常被誤斷為壓力性頭痛;胸部的激痛點,會被誤斷心絞痛;腰部的激痛點,常被誤斷為椎間盤突出;臀部的激痛點,常會被誤認為坐骨神經痛。由於斷症錯誤,當然也沒法真正解決問題,只能令痛苦延續。

雖然痛楚難受,但切忌不要因為怕痛已不活動痛處。所謂「血不通,則痛」,愈是不活動,肌肉就愈處於收縮狀態,於是會產生化學物質,深化收縮情況,阻礙血液循環。血液循環受阻,化學物質無法排走,導致痛楚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強化肌肉和骨骼,慢慢遠離疼痛

吃止痛藥、消炎藥、做物理治療和加強運動都是治療疼症的方法。不論是按摩、物理治療、還是使用暖水袋,都旨在加強血液流通和循環,從而減少肌肉繃硬和舒緩痛楚。

止痛藥主要用作減輕患者痛楚,如患者感到肌肉特別緊張、心情惡劣而影響睡眠,醫生也會考慮使用份量較輕的抗抑鬱藥物,令病人肌肉和精神放鬆下來。李醫生認為,睡眠和運動都是很重要的。睡眠是身體重整時的最佳時間。物理治療和運動則是復康骨膜肌筋的強化治療。

一些簡單的肩頸伸展運動(例如:將兩肩向耳垂方向靠近往上聳,達到極限後,慢慢放鬆肩膀;或是雙手重疊,向天空直伸至感覺緊繃為止),可使肌肉放鬆下來,減少疲勞和痛楚,亦可強化筋骨。伸展運動最好每次維持10至30秒,每天做2至3次,約6至8星期左右,痛楚會漸漸有改善。

由於痛楚是日積月累而成,康復也同樣需要時間。只要願意花點耐心,並且物理治療、運動和藥物三者配合得宜,慢慢就可以遠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