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糖尿病人心血管病風險高三倍

期數: 
2011年03月號
醫生: 
唐俊業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 梁達智醫生(心臟科專科)

嚴控3高  定期血管檢查

 

估計現時本港有十分一人口患糖尿病。近數十年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胰臟功能失調,原來身體其他器官,亦很容易出現問題。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解釋:「糖尿病患者因胰臓功能失調,於肝臟製造足夠葡萄糖後,仍不會向其發出停止訊號,以致肝臟仍會不斷製造,令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於早上時間飊升。脂肪及肌肉亦不懂將血液的糖分『回收』,令餐後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

首要保住胰臟功能

要有效控制糖尿病,大前提在於:保住胰臟功能。因為胰臓功能一旦受損,沒有胰島素分泌,口服藥物亦無法發揮作用。「戒口是其中一個能保住胰臟功能的方法。患者應少吃點心、火鍋,喝飲料時避免額外添加糖分;亦要避免吃粥,少喝老火湯、果汁,因為它們都易於吸收,短時間內會令血糖飊升。」

 

運動亦能將血液的糖分帶入細胞內,故建議患者可於餐後運動半小時。而當戒口及運動仍無助改善血糖,便需輔以藥物控制血壓、血糖及膽固醇。「糖化血紅素應低於7%,血壓控制在130/80mmHg或以下,低密度膽固醇低於2.6mmol/L,同時患有心臓病的更應低於1.8mmol/L。研究顯示,如能成功控制以上三項風險因素的其中兩項,患者十年患冠心病風險將由18%大幅降至6%。」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風險會較常人高出三倍,但他們很多時亦不察覺自己患心臟病,因為即使三條冠狀動脈已收窄八、九成,亦有機會全無病徵。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表示:「糖尿病人因高血糖導致神經病變,神經線靈敏度下降,故難以察覺胸口翳悶等病徵。」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

定期檢查防患未然

亦有一種情況是,患者血管收窄三、四成,同樣沒有病徵,但這種情況卻最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受刺激或劇烈運動後,包裹著脂肪斑塊的纖維膜會突然破裂,滲漏的脂肪及血塊會凝結,並栓塞血管。」故要防患未然,定期的血管檢查非常重要。

 

常用方法為頸血管內壁超聲波檢查(IMT),它能檢測出頸動脈有否積聚脂肪、血管內膜有否增厚。「如能及早察覺,透過服用他汀類藥物或有相關臨床研究的降血壓藥,便可令血管壁不再增厚,甚至還原至正常水平。」

 

現時部分診所及化驗所有提供一種血管年齡測試,可於10分鐘內掌握血管老化程度。「透過同步測量四肢血壓,檢測出『脈搏波傳導速度 (Pulse Wave Velocity, PWV)』,動脈硬化的話,心臟輸出血液所產生脈搏波的傳導速度會加快,從而能評估患者血管的健康狀況。」但唐醫生補充,坊間亦有店鋪提供將手掌印上儀器的血管年齡檢測,但這方法並不正確,真正的血管年齡測試,測試者需躺下並量度手臂、足踝血壓及脈搏波傳導速度,而血壓及脈搏波傳導速度,只有大血管才能量度得到,手掌上的小血管是無法量度的,故坊間的並非有效的測試方法,市民切勿輕信。

 

其他檢測方法還包括跑步心電圖、電腦掃描血管造影、心導管檢查等,其中心導管檢查更可即時置入藥物支架暢通血管。但梁醫生指出:「當心臟病發展至需要通波仔或植入支架,治療難度將大大提升。故糖尿病患者要預防心臟病,最佳方法還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令血糖、血壓及膽固醇時刻緊守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