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漪雯
對於抑鬱症,大眾經常存有不同的誤解,甚至因而責怪患者或家人。精神科專科馬燕盈醫生卻指出,雖然抑鬱症是一個嚴重慢性疾病,但現時已有不少幫助患者的治療方法,所以只要衝破框框,踏出治療第一步,病症還是有痊癒的一天。
抑鬱症的成因,既與遺傳、心理、環境有關,亦可能和生理因素扯上關係。馬醫生表示,當腦部的化學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失衡,腦細胞在交換訊息時便會出現問題,引致抑鬱症。故此,抑鬱症的治療藥物亦在這方面作出調教。「抗抑鬱藥是主要的治療藥物之一,能夠平衡腦部化學物質的失調。此類藥物的起效時間較久,大約需要2-4星期,故此在服藥初期需有耐性;可是當藥效發揮後,4-6星期一般已可改善病情。抗抑鬱藥並不會令患者上癮,但不同的抗抑鬱藥則有不同的功效及副作用。」
更新一代抗鬱藥 副作用減少
最早期的抗抑鬱藥在五、六十年代已經開始使用,可是其副作用比較明顯。而隨著醫學發展,除了早期的TCAs(三環抗抑鬱藥)和MAOIs(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外,亦研發出不同的抗抑鬱藥,各有不同的功效和副作用:
- SSRI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 患者一般沒有嚴重副作用,惟少數人會有嘔吐、腹瀉、便秘、性功能障礙等情況
- NaSSA(非典型抗抑鬱藥物) – 服後可令患者有睡意,適合失眠患者;副作用主要是食慾增加導致體重上升
- NDRI(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劑) – 除了抗抑鬱外,另有戒煙療效;副作用包括食慾下降、煩燥不安、失眠、引起痙攣傾向等
- SNRI(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 – 較新的藥物,藥力起效較快;常見的副作用為性功能障礙、胃腸不適、頭暈、疲倦等
- Desvenlafaxine SNRI – 更新一代的抗抑鬱藥,不須透過肝酵素消化,與其他藥物出現相互作用的風險減低;臨床研究顯示不會使患者體重有顯著差異
忍耐與包容 鼓勵正視病症
面對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或會有愛莫能助的無奈感覺。馬醫生鼓勵患者家屬正面認識抑鬱症,以正確的方式與他們相處。「在與患者相處和溝通時,要抱著諒解、耐心和恆心,細心聆聽患者所表達的感覺,不要反駁或輕視他們的想法。若察覺患者病情反覆甚至漸趨嚴重,便需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及早處理。」馬醫生強調,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病症,並送上7個小提示,幫助患者踏上治療之路:
成功治療7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