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大便出血

期數: 
2012年12月號
醫生: 
林貞華醫生 (外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大便出血成因眾多,常見的包括痔瘡、腸癌,受藥物影響亦為其中原因。而只要是消化道任何位置出血,從大便中均能驗到帶血。

 

外科專科林貞華醫生
外科專科林貞華醫生

受藥物影響的出血情況,以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為常見成因。外科專科林貞華醫生指出,此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其他痛症,有消炎、止痛及消腫成效,但副作用亦不少。「超過10%服用者出現腸胃不適問題;10-20%則於內窺鏡檢查時發現胃潰瘍;2-4%更因腸胃出血或穿孔而需入院急救,嚴重甚至會引致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下腸胃出血個案均無病徵,而胃藥亦未能完全保護胃部及下腸道,反而有機會因舒緩胃部不適而令患者延醫。」

 

COX-2腸胃副作用更少

新一代消炎止痛藥COX-2(環氧化酶-2)抑制劑,比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副作用較少,尤其對腸胃不適及下腸道出血等徵狀更明顯減少,而成效卻與傳統消炎止痛藥物相若,對服用者較為安全。

 

50歲起接受腸鏡檢查

大便有鮮血以大腸出血的可能性較高,當中較令人擔心的會是大腸癌。腸癌為本港二號癌症殺手,發病率年年上升,現時每年有4300多宗新症,預計不久將來或會成為頭號殺手。「大腸癌由腸息肉演變而成,中間約歷經十年以上時間,故若能透過腸鏡及早發現,治癒機會愈大,早期腸癌並無病徵,後期會出現的病徵則包括大便帶血、大便習慣改變、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要有效預防腸癌,建議市民最遲於50歲起接受大腸鏡檢查。」

 

有關痔瘡成因,不少說法均認為是靜脈曲張,但林醫生指出,其真正成因應為肛門內的支持組織因年長而退化,以致外露並形成痔瘡。而懷孕及生產的婦女,因受荷爾蒙影響;便秘人士則因如廁時經常用力,故患痔瘡的可能性亦較大。

 

預防痔瘡勿如廁看報

痔瘡並沒痛楚,跟腸癌一樣有出血病徵,但多是鮮血和份量相對腸癌為多。預防方法包括改善大便習慣、多吃蔬菜水果、低脂飲食、多飲水及多運動。林醫生強調,最重要是別在廁所看報紙、雜誌或上網。「大便時,支持組織會被推出來,直至站起來時才會縮回肛門裡,故如坐的時間愈長,組織外露、下墜及無法縮入肛門的機會便愈大。」

 

治療痔瘡,離不開手術切除,及令下墜組織回歸本位的方案如膠圈套扎法,當中又以手術切除最為徹底。但傳統痔瘡切除手術會帶來極大痛楚,傷口癒合需長達六個星期,期間患者大便時會痛如刀割。「現時有一種俗稱痔瘡槍手術的環狀痔瘡切除微創手術,透過痔瘡槍將痔瘡切除後,儀器同時會如釘書機般將切口以鈦金屬釘釘合。手術好處為不會在外形成傷口,痛楚亦僅為傳統手術的五分一.,約一星期左右便會消退,是現時大部分情況下均會採用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