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類風濕治療新模式 加快起效速度

期數: 
2012年02月號
醫生: 
嚴卓雲醫生 (風濕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風濕科專科嚴卓雲醫生
風濕科專科嚴卓雲醫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因免疫系統失調而成的疾病,當發炎物質過多而自我攻擊,患者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硬等情況。因此治療的第一步是為患者減痛和消腫,其次要保護關節免受損。風濕科專科嚴卓雲醫生解釋,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逐漸破壞患者的關節導致變形,長期炎症甚至會破壞心、腦血管,提升中風的風險,所以患者好應早日診斷及治療,減少病症對身體的損害。

 

在減痛方面,可使用紓緩痛楚並抑壓發炎情況的消炎及鎮痛藥物,不過此類藥物卻不能阻止關節被侵蝕。另外,類固醇可減少痛楚並減輕關節受破壞的程度,嚴醫生指出雖然類固醇有不少副作用,但若劑量合適仍是良好的治療。

 

生物製劑 控制炎症

當疼痛受控後,便要向治療目標進發,即控制病情達至低活躍度和保護關節完整。嚴醫生表示,抗風濕性藥物(DMARDS)和生物製劑均用作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其中抗風濕性藥物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重要藥物,可以調節、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統,繼而減少炎症的出現。另方面,生物製劑是新一代的藥物,透過抑制一些目標細胞的活躍情況來控制炎症、減少關節的受損,療效亦相當理想。以雅美羅(Actemra)為例,是一種能夠抑制第六型白細胞介素(IL-6)受體的生物製劑,其起效迅速,能夠持續改善病情及防止關節進一步受損。大部分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情都能於短期內獲得改善。

 

治療新方案

以往的治療方法是先以低劑量抗風濕性藥物控制病情,在療效不理想的時候才調高劑量或加入生物製劑。不過抗風濕性藥物需約6-8星期才見療效,患者或會因此拖延病情以致關節繼續受損。故現時在治療時亦逐漸改為先以高劑量藥物或生物制劑之新模式,希望能儘早壓抑失調的免疫系統,並在病情受控後減少或停用抗風濕性藥物或生物製劑。

 

嚴醫生補充,除了藥物以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亦應多了解病症資訊,與醫護人員及其他專業人士如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合作及溝通。另外,患者亦應維持均衡飲食,找出個別的敏感食物而非道聽途說地對所有「疑似」敏感食物戒口,加上適量的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均對改善病情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