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突破情緒困擾 ─ 快樂思考的方法

期數: 
2012年01月號
醫生: 
陳國棟醫生 (精神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貧或富,相信任何人也希望自己快樂。但快樂又是否如此輕易便能到手?答案是:並不容易!研究發現,過去40、50年間,情緒病的患病比率共增長了10倍。這個以往本來是30歲才會發病的病症,現時已有14、15歲,甚至小至10歲的個案出現。

精神科專科陳國棟醫生
精神科專科陳國棟醫生

科技在進步,手機電玩愈出愈功能強悍,物質生活亦愈見充裕,但為何人反會愈來愈不快樂?精神科專科陳國棟醫生為大家揭開謎底:「對大腦認識得愈深,便會知道:原來大腦較容易記住不愉快的經歷、片段或傷害。」他指出:不愉快的記憶有提醒作用,記住了這次傷害,當事人以後就會懂得避開。可見不愉快的記憶對人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人要忘記不愉快自然較有難度。不過要活得快樂,亦並非完全沒有方法。「關鍵在於先肯定自己,然後學習改變思維方式。」

 

樂觀者較悲觀者長命19%

情緒困擾一般源自壓力,壓力則主要來自外在因素,如工作、家庭,或內在因素如對自己的要求、個人思考習慣等。陳醫生舉例,悲觀的思維模式如以偏概全,即一個人不喜歡自己便認定全世界也不喜歡自己,或杞人憂天,即將所有事情災難化等,都會令自己不知不覺走入情緒困局。「科學家曾進行研究,發現悲觀者較樂觀者更容易生病,更短命。既然思考方法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快樂程度,透過培養快樂的思維模式,便有可能突破情緒困擾,提升快樂指數。」

 

快樂思考方法:

1)       善用個人優勢

認識自己的長處,如善良、公正、忠誠等,從而發揮這些優勢。「唯有認識及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建立自信及操控感。一個人了解自己的優勢,才能肯定自己,而長久的快樂正來源於自我接納。」

 

2)       換一個角度

人生充滿變數,即使不想,人也一樣會變老、變醜或記性變差,唯有改變自己,換個角度看事物,才有可能走出困局。「例如被朋友出賣,生氣之餘,你可學習跟自己辯論,例如問:事情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是否真如我想像般災難性?就算事情是壞的,我可從中汲取哪些教訓?從而得到怎麼樣的成長?」

 

3)        感恩

感恩的心情是一種正能量,能感恩的人不會心懷嫉妒或憤恨,內心亦會感

到快樂。「感恩亦能讓人看到自己較為幸運及優越的一面。即使競爭對手出

現,如能感恩,其實便等同換一種思路去想事情 ─ 你的敵人能使你成長,

你的競爭對手能使你進步。」

 

4)        寬恕

不肯寬恕的人會憤憤不平,最終由恨一個人變成恨全世界;經常埋怨,家

人朋友也會漸漸疏遠;身體亦會出現各種毛病,且總覺得是與失敗、潦倒

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寬恕並不代表忘記事情,反而是更清晰記住及面對創傷,審視雙方的責任。

「很多時候,不能寛恕別人正是因為當事人常以受害者心態自居,不斷放

縱、傷害自己,然後將責任歸咎於另一方。所謂面對創傷,就是學習從對\

方的角度思考,易地而處,想想對方做這件事的可能原因。換角度看問題

可看到自己忽略的事情,因而更易諒解及寬恕他人。而當決定寬恕,便不

妨告訴周遭的人,並繼續保持寬恕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