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糖尿病治療新知

期數: 
2012年11月號
醫生: 
馬珮珊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本港糖尿病患者達70萬人,且更有年輕化趨勢。不良習慣如西化飲食、缺乏運動,均會提升患糖尿病的風險。家族有糖尿病史者,患病機會就更高,有必要加以預防及正視。

 

糖尿病為一種胰島素缺乏或分泌失衡的病症,可分為兩類:

 

1) 一型糖尿病(前稱「胰島素依賴型」)

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破壞,無法製造胰島素提供身體所需,原因與遺傳及免疫系統因素有關。

 

2) 二型糖尿病(前稱「非胰島素依賴型」)

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令胰島素無法發揮功效。原因與遺傳、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有關。

 

人體血糖由胰臟內兩種胰島細胞所控制:

 

·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釋放肝糖令血糖提升。

·β細胞:分泌胰島素(insulin),幫助血糖儲存或進入細胞作燃料,令血糖降低。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馬珮珊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馬珮珊醫生

鎖匙失效  血糖超標

正常情況下,2種細胞能把血糖調至正常水平。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馬珮珊醫生比喻:「胰島素就如鎖匙,能將血裡的糖分帶入細胞應用。血糖超標,就如滿街也是錢,但卻沒有足夠鎖匙將錢帶進屋裡,這正是一型糖尿的發病機制。而二型糖尿則是:有足夠鎖匙,但錢進門時卻在門口被卡住了(胰島素敏銳度不足),因此仍然無法進入。」

 

她指出,亞洲90-95%糖尿病患者均屬二型。由於大部分二型糖尿初期均無病徵,比一型更難察覺,故定期檢查身體,尤其對一些高危,包括有糖尿家族史、肥胖、曾患妊娠糖尿等人士便十分重要。

 

診斷糖尿病及前期糖尿病指標

 

空腹血糖值(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值(mmol/L)

糖尿病

≧7.0及/或

≧11.1

或偶然血糖值≧11.1及出現有關徵狀

或HbA1c≧6.5%(美國糖尿協會指引)

葡萄糖耐量異常( IGT)

<7.0及

≧7.8 - 11.0

空腹血糖異常(IFG)

5.6 - 6.9

-

正常

<5.6

-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冠狀動脈栓塞、心絞痛、腎衰竭等,後果嚴重。「高血糖最大殺傷力令血管壁提前老化。糖化血紅素(HbA1c)每增加1%,便會提升小血管併發症風險37%,糖尿病相關疾病風險20%, 心肌梗塞及中風風險14%及15%。」

 

早用胰島素  減胰臟虛耗

糖尿病治療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以往治療二型糖尿,會待口服藥物失效並加無可加,才向病人處方胰島素針劑,現時則主張提早注射胰島素。「美國、歐洲及世界糖尿協會均有提早使用胰島素的指引,以減低口服藥物對胰臟功能的虛耗。現時胰島素針劑已有很大進歩,副作用亦大大減少,提早使用,對患者會較為有利。」

 

除定時用藥,馬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應緊記控制以下指標至理想範圍:

 

A = HbA1c(糖化血紅素)<6.5%

B = Blood pressure(血壓)<130/80mmHg

C=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壞)膽固醇)<1.8mmol//L

 

此外,患者亦應定期至門診接受如心電圖、尿液、腎功能、血脂、血壓、眼底變化及神經學檢查,以便知悉有否併發症出現,可及早控制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