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頭昏腦脹

期數: 
2011年12月號
醫生: 
呂曉東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 & 李靜芬醫生 (麻醉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頭痛是常見徵狀,情況普遍得一般市民以為只要服用普通止痛藥便足可解決,但這其實只是誤解。個別偶爾發病的頭痛可以並無大礙,亦可能是嚴重警號,患者應學懂辨別何時應有求診必要。

腦神經科專科呂曉東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呂曉東醫生

周期性頭痛中,偏頭痛是最常見的一種。患者以女性為多,發病年齡主要為20至40歲,並可持續至老年。腦神經科專科呂曉東醫生指出,偏頭痛發病時,痛楚並不一定偏向一邊,起碼有部分時間,患者頭部兩邊均會出現痛楚。「此症的診斷基準包括:每次發病需持續至少三小時,然後相隔一個周期,例如兩星期,又再持續發病三小時。痛楚程度會令患者變得沮喪。伴隨的病徵如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亦有助醫生分辦是否患有偏頭痛。」

 

濫用止痛藥頭痛更嚴重

偏頭痛可再大概再區分為無預兆偏頭痛及典型預兆偏頭痛性頭痛。但不論是有否先兆的偏頭痛,置之不理或處理不當的話,便有可能演變成慢性偏頭痛,令患者一個月內或有超過一半時間生活在頭痛當中,往後要徹底治癒亦較有難度。故建議如出現頭痛,患者應先向專科醫生求診,接受有效的藥物治療。「每個月發病二至三次或以上的偏頭痛,除了需在每次發病時接受終止性治療,如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NASID)或其他藥物等,還需接受預防性藥物治療,以減低每個月發病次數,甚至令徵狀消失。」

 

呂醫生提醒,當遇上的頭痛徵狀並不似睡眠不足或酒後頭痛,尤其連續發病三小時,一、兩個星期後又再持續發病三小時的話,患者緊記求診,別嘗試自行服用撲熱息痛或其他止痛藥物,以免最終因濫用止痛藥而引起情況更嚴重的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麻醉科專科李靜芬醫生
麻醉科專科李靜芬醫生

痛楚或為癌症勿掉輕心

根據國際疼痛學會定義:痛楚可源自生理或心理,即可以由生理問題如高血壓、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能透過驗血或其他檢查方法找出原因;但亦可由心理引起,即透過超聲波、磁力共振、腦掃描、X光等方法,亦難以確定原因。麻醉科專科李靜芬醫生指出,以頭痛為例,它同樣亦可由生理上的肌肉勞損,又或心理上的情緒問題等誘發。「患者必須清楚認知,痛楚是人體的保護機制,是身體發出的警號,故不能置之不理,更不應到藥房自行購買成藥,而應盡快求診,尋找病因。曾有個案是自行服用撲熱息痛,直至劑量愈增愈多亦無法止痛後才求診,結果發現是癌症骨轉移,因而延誤了病情。」

 

她指出,痛症每天伴隨患者,故只有患者自己才最清楚可如何管理。「例如確診有偏頭痛,除了接受需要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患者自己亦應認知有甚麼會觸發或加深病情,然後盡量避免,並在生活上盡量作出改變,包括管理自己的情緒,別太容易情緒波動或凡事擔憂;睡前戒喝咖啡或茶,以確保自己有足夠睡眠;也可透過按摩、伸展運動、冷敷熱敷、改變不良姿勢等,改善病情及預防頭痛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