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7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謹防「腸」劫

期數: 
2011年10月號
醫生: 
陳子棠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 & 陳勁芝(註冊營養師)

 

2008年,腸癌的發病人數是4031,死亡數字為1686人,是現時排行第二的癌病。但醫管局預計,腸癌的發病率將於明年超越肺癌,成為本港的頭號癌病。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子棠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子棠醫生

對腸癌認知增加

腸癌的病發率雖然在逐年攀升,但死亡率多年來仍然維持同一水平。臨床腫瘤科專科陳子棠醫生表示,這反映了醫學界對腸癌的認識愈來愈多,能及早預防或發現腸癌,加上治療的藥物亦發展良好,提高療效。「如果能儘早發現,許多腸癌個案都是能夠治癒的。」

大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腹部隱隱作痛都是常見的大腸癌病徵,但陳醫生指出,腫瘤所在的位置不同,徵狀亦有所差異。「大多數腫瘤生長在右側結腸、左側結腸、直腸、肛管等部位,使病人貧血、大便頻繁、疼痛等各不同現象。可是初期的腸癌徵狀並不明顯,又或容易與其他病症如痔瘡、肛裂、腸炎等混淆,而被患者忽略。」亦因如此,超過一半患者發現腸癌時已是第三、四期。

 

滿50歲照腸鏡

陳醫生指,大腸內窺鏡是檢查大腸癌的黃金標準,能直接找出大腸中的瘜肉或腫瘤,準確度極高。在進行大腸鏡時,又能同時抽取活組織作化驗,也可拔除瘜肉,故50歲以上人士應進行至少一次腸鏡,及早發現腸癌。不過,對於年事已高或腸道較弱的人士,大腸鏡檢查仍是有一定的風險,宜先跟醫生商量。

註冊營養師陳勁芝
註冊營養師陳勁芝

從注意飲食著手

大腸癌的成因其實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因為大部分都市人的飲食營養不均,多肉少菜的餐單令人吸收過多脂肪,缺乏纖維質,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註冊營養師陳勁芝提醒,要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就要保持理想體重、避免中央肥胖、注意進食紅肉分量、儘量少吃加工肉類,以及控制酒精攝取量。

 

少紅肉 戒加工肉

陳勁芝指出,注意體重標準,並避免成為中央肥胖之族都非常重要。「根據研究,過重和中央肥胖都能增加患腸癌的機會。要避免肥胖,首要是留意飲食和運動的平衡,同時減少進食飽和脂肪。」除了保持體重不要超標外,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亦是避免患腸癌的良方。「紅肉包括牛肉、豬肉、羊肉,及動物內臟,當以高溫烹調這些肉類時,會釋出雜環氨、多環芳烴等物質,增加患癌的風險。不過,大家亦毋須對吃肉恐懼,仍可以每週進食不多於18安士的紅肉。可是,加工肉類如香腸、午餐肉、臘腸、火腿卻是可免則免。」少吃肉,多吃菜向來都是健康的飲食習慣,故此陳勁芝也不厭其煩地告誡,要多進食含豐富纖維質食物,保持腸臟健康、蠕動正常,從而避免患上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