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大腸癌 有早知有得醫!

期數: 
2018年2月號
醫生: 
李家驊醫生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 及 廖敬賢醫生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

撰文:  鍾穎嫦

 

大腸癌現時是本港的頭號癌症,如能及早檢測,在瘜肉良性時割除,有助避免發展至癌症。如不幸確診大腸癌,醫生將會按照期數、腫瘤生長位置等因素決定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隨著更多的治療選擇出現,令更多病人能得到治療,也有更多人能與病共存。

 

大腸癌的檢測及手術治療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李家驊醫生指,大便隱血檢查是最普遍的無創檢查法,但準確性低。鋇灌腸造影難以看清瘜肉,亦無法取出瘜肉,現已不流行。電腦掃描屬無創檢查,毋須麻醉,但須於大腸充氣, 準確度欠佳, 無法同時割除瘜肉,只適合無法進行大腸鏡的人士。膠囊內視鏡同樣無創,但此技術尚未發展成熟,故未普及。大腸鏡乃最普遍及有效之檢查方法,如發現瘜肉可馬上割除。

如確診大腸內的是惡性瘜肉, 進行根治性切除乃最理想之治療方案。「除了進行原位腫瘤切除之外,還要將附近的淋巴腺一併切除。如腫瘤已影響小腸、卵巢、子宮等部位也可一併切除。」結直腸癌手術多以微創進行,並會因應腫瘤位置而有所不同。假設腫瘤位於盲腸,便需進行右邊半結腸切除,並將剩下的橫結腸與小腸重新接駁。直腸癌不同於大腸癌,直腸位於肛門對上15cm,由於其有儲藏糞便的功能,以手術割除後患者須接受排便會變得異常。手術前必須進行連串檢查,包括大腸鏡、肛直腸鏡、直腸內鏡超音波、電腦掃描、盆腔磁力共振檢查、正電子掃描等,才能確認最佳治療方案

 

大腸癌的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廖敬賢醫生指:「以往一直針對腫瘤位置決定癌症的治療方式, 盡可能將腫瘤完全清除並減低其復發可能, 但最近5 - 1 0 年開始因應腫瘤的基因突變作治療, 即以腫瘤特性來協助制定治療方向,這已成為將來癌症治療的趨勢。」他指,第一期病人手術後因復發率低,故不必接受輔助性化療。第二期復發風險高的病人,可能需服用口服化療。撇除年紀過大或身體狀況太差的病人,第三期所有病人均建議接受化療減低復發的可能。第四期的病人可分幾類,最大分別是癌細胞轉移之處是否能夠進行切除,至於是否需要接受輔助治療視乎個別情況而定。

結直腸癌的輔助性化療藥包括卡培他濱、草酸鉑(XELOX) 、5- 氟尿嘧啶(5-FU) 、亞葉酸、草酸鉑(FOLFOX4) 、TS-1等等。標靶藥方面例如貝伐株單抗(Bevacizumab)、阿普西柏(Aflibercept)之類的抗血管增生藥,適用所有病人。至於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帕尼單抗(Panitumumab)這兩種則需要視乎病人腫瘤特性方知是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