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落入凡間的藥師 --- 黃志基教授

期數: 
2014年07月號
醫生: 
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教授

撰文:陳秀清

 

「沒有異象,民便放肆」(聖經箴言29:18) 

“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Bible Proverbs 29:18)

用現代的言語解釋,也就是當看不到遠景,人便會失控。證諸今天的藥劑業,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教授直言,情況實在相似。

「不獨是社區藥房,就連在醫管局,藥劑師薪酬高,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因為安逸,因為看不到遠景,大家也就想,維持現狀就好了,哪用做那麼多?」

面對香港藥房數目不斷增加,藥劑師不愁就業,會為行業長遠發展打算、想及行業如何循策略性方向發展、將來可如何跟政府直接對話的,非常罕有。呼籲同行多想遠景的個人信念,已成為他致力改變行業現狀的推動力。

「在我的生命裡,多一篇論文不多,少一篇論文不少……這些將來也不能帶上天堂,還不如想想有生之年可以做些甚麼,為世人留些貢獻。」正如當年在倫敦大學堅持推出腦癇藥物,也不為提升學術地位而發表論文,目的不過為真正幫助腦癇病童。

「生命中有很多不同的事情會發生,我們可想想自己能做甚麼去祝福他人。」


當年倫敦大學提倡研究要有實用價值,便找來投資者,成立製藥公司,黃教授成為股東之一。他跟團隊研究經年的兒科腦癇藥物Buccolam,亦終於有了面世機會,更成為第一種也是目前唯一一種獲歐盟兒童藥品銷售許可的兒科腦癇藥物。


「真的不想再用這藥了!」

新藥推出前,英國市場上早已有一種塞肛用的腦癇藥物,但用法卻令腦癇兒童學校的老師感到為難。「難道老師要在操場脫下孩子的褲子?還是每次病發都把孩子關在房裡用藥?他們都說:真的不想再用這藥了!」
研發新藥期間,團隊不斷進行研究,再將數據交予歐盟政府,幾經努力,藥物終獲發牌。「過程中,我們沒發表過任何論文,因為一出論文便出不了藥,你要自己取捨。」

「在我的生命裡,多一篇論文不多,少一篇論文不少,我最後決定推出這藥。」


「大樓」倒塌滿頭是血

還在英國腦癇醫院任職時,一名年輕腦癇患者的發病過程,觸目驚心,令他震撼至今。「他本在我面前走,好好的,卻突然抽搐,砰一聲,就像一副沒有肌肉的骷髏骨一樣,整個人就跌了下來,撞到滿頭滿臉是血,那一刻我簡直想哭。」

腦癇症有種稱為失張力性發作(Atonic seizure)的發病模式,患者會突發性肌力喪失,無法維持正常姿勢,站立時整個人會如大樓倒塌,一跌便摔得滿身傷痕。「扶他起來的一剎,我開始感受到這個病對人的影響有多大!那刻我開始明白,我們做藥劑的,如果可以再做多些研究,帶來的影響便可再大些。」


是時候思考方向

留英發展20多年,到2011年回流香港,這裡的價值觀,常讓他百思難解。「在香港,升職與否,是視乎你出過多少篇論文,不是看你有沒有辦法推出一種藥,幫到更多病人。」

「我回來這些年,發覺香港政府對行業根本沒方向,基本上只是繼續縱容炒地……」

不甘安逸的他,早已跟中大藥劑學院、香港藥學會、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等成立基層醫療工作小組,希望日後就基層醫療藥物服務長遠發展,跟政府對話作最充分準備。「It is time to think strategically what we can do (是時候策略性思考一下我們可以做甚麼),不要再說,我們那麼安逸,哪用做那麼多?」


想做便做不要再等

1988年放下一切飄洋過海到英國攻讀藥劑,一走就是廿多年。「那時媽媽跟姊姊笑說:『這個人是條魚,一放出去便不會再游回來。』」及後回流,當然亦並非沒有個人考慮。

「爸爸幾年前癌症過身,媽媽已80多歲。那一刻我覺得,現有的生命畢竟不是永恆,有些事情想做便要去做,不要再等。我希望以後能陪媽媽一起過日子。」

「也希望孩子有機會接觸中文。始終他們在英國長大,我當然不寄望他們很快就能寫能說,不過多少有個接觸機會。」

但說到底,無時不忘的「遠景」,才是令他回流的吸引力所在。

「當時的(醫學院)院長李心平教授跟我接觸時,讓我看得見遠景。學系一班在外國算是已經做得很好的專業人士,可以有各自的貢獻。」

 

* 2012年自英國回流執掌藥理及藥劑學系,因為當時的港大醫學院院長讓他看到遠景。「學系一班在外國算是已經做得很好的專業人士,可以有各自的貢獻。」圖為2012年港大藥劑學學士課程如期通過學術評審的新聞發布會上,黃教授與藥劑學學士課程學生、學系助理教授合照。

 

 

 

論文生命意義何在?

這種貢獻,至少在他眼中,並非發表一兩篇論文可比。

「我常提醒自己: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 我常問自己想明年做甚麼?五年、十年後又想做甚麼?我們的遠景是甚麼?我不會因為現時這一刻有甚麼做不到,便會很失望,其實每天也有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

「我常問PhD(博士)學生,你以後想做甚麼?我很怕學生只想著多出幾篇論文,拿個博士學位便算。那這樣的生命就很沒意義!我在學術界看得太多,將生命放在工作上,論文成為了生命!所以我常提醒自己,在我的生命裡,多一篇論文不多,少一篇論文不少。我背後反而有個理念:我有甚麼可以與人分享?我教了些甚麼,日後是可以對人有用的……」

這個落入凡間的藥師,考驗再多,雙腳從未離地;空中樓閣、虛無縹緲,就留給樂此不疲者,永恆追逐。


* 辦公桌上寫著「希望」的十字架擺設。「我不會因為現時這一刻有甚麼做不到,便會很失望。」永遠看到遠景的黃教授,對未來總是抱有希望。

 

黃志基教授個人簡介

.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
.香港及英國註冊藥劑師
.2002至2011年間,在倫敦大學學院及英國大歐蒙街兒童醫院兒科藥劑研究中心擔任管理層。
.2002年獲英國公共衛生事業科學家獎奬(UK Department of Health Public Health Career Scientist Award),為目前唯一一位藥劑師獲頒發此獎項
.2004年,在兒科醫學研究方面獲化學家及藥劑師的藥房實踐研究獎章(Chemist and Druggist's Pharmacy Practice Research Medal)
.2005年,獲倫敦大學藥學院頒發講座教授(Personal Chair)
.2011年,獲小兒科和兒童健康皇家學院頒發名譽院士(Honorary Fellowship),以肯定其對兒科醫學研究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