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5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乙肝治療 刻不容緩

期數: 
2014年05月號
醫生: 
廖家傑醫生(腸胃肝臟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肝癌為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每年死亡個案達1600-1900宗,八成肝癌由乙型肝炎導致,本港每10人便有一人為乙肝帶病毒者。不予治療的話,每100名乙肝帶病毒者,便有約15-25位會死於肝癌。

乙肝帶病毒者如病毒量高,出現肝纖維化而不予治療,患肝癌的可能將大幅提升。腸胃肝臟科專科廖家傑醫生指出,不予治療的話,每十名乙肝帶病毒者便有一名會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現時大部分末期肝癌患者或不知道自己帶有乙肝病毒,或知道而不予治理,結果同樣難逃患上肝癌的結局。

 

七成乙肝感染無病徵

乙肝無聲無息,近七成人感染乙肝後毫無病徵,需經驗血才能確定。一般病徵包括發燒,疲倦、肌肉或關節痛、食慾不振、輕微噁心及嘔吐,嚴重則會出現黃疸、即眼及皮膚泛黃,不予治療,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透過驗血,可得知自己是否乙肝患者。「S抗原呈陽性超過6個月,便為慢性乙肝帶病毒者。HBV DNA病毒載量高於2000 IU/ml,發生肝硬化之機率便明顯增加,便需接受治療,以藥物減低病毒數量,降低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

 

口服藥物安全有效

目前治療乙肝的藥物包括長效干擾素針劑及口服核甘類似物,由於口服藥物簡單快捷安全及沒副作用,故治療時多會選擇口服藥物。「針劑的好處是能令免疫系統康復,自行控制乙肝病毒量,但費用高昂,且有較多副作用如脫髮、消瘦、發燒、疲倦等。口服藥基本上沒有副作用,尤其是兩種最新的第三代藥物 ─ 恩替卡偉及泰諾福韋,抗藥性可能極低,亦非常安全。」

廖醫生分享了兩宗真實個案,一宗積極接受乙肝藥物治療,一宗自行停藥,結果卻有極大差異。

真實個案分享

個案一:43歲的肖先生國內南京人,母親及他均為乙肝帶病毒者,2010年發現患上肝癌, 並進行切除,當時乙肝病毒數量達2x106,期間並無服用藥物治療,2012年發現肝癌復發,透過介入治療及口服乙肝藥物,結果沒有復發,血液中亦偵測不到乙肝病毒。

個案二:43歲謝先生為乙肝帶病毒者,2002年於政府醫院首次接受治療,服用第一代核甘類似物「拉米夫定」,2008年藥物出現抗藥性,乙肝病毒數量達2x106,轉服恩替卡韋,2009年血液中已偵測不到乙肝病毒。2009年8月,患者自行停藥,及至2012年4月再覆診,體重下跌20磅,有黃疸及腹水,HBV DNA 回復2x106,甲胎蛋白高於47000,電腦掃描發現肝硬化及肝癌,癌細胞已擴散全身,患者4星期後死亡。

廖醫生指出,現時藥物治療已可有效控制乙肝,加上定期檢查密切監察病情,乙肝惡化為肝癌的情況應可完全杜絕,但現實卻非如此。他呼籲市民應接受乙肝驗血檢查,而確診乙肝的人士,則應遵從醫生指示,按時服藥, 切勿擅自停藥,及最少每半年一次抽血檢查肝功能及作肝癌普查,避免飲酒吸煙,以免增加肝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