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擊退關節痛及神經痛

期數: 
2011年09月號
醫生: 
賴志明醫生 (紐卡素大學疼痛醫學碩士) & 盧文偉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

 

撰文:小樽

 

關節痛是常見的退化性痛症,痛楚來源主要來自關節之間的軟組織出現磨蝕,形成「骨磨骨」情況。而沒有既定傷口或痛楚來源,也讓人感到刺痛或痲痺等不適的痛楚,稱為神經痛症。腕管綜合症、生蛇或中樞神經痛,均屬神經痛的範疇。

紐卡素大學疼痛醫學碩士賴志明醫生
紐卡素大學疼痛醫學碩士賴志明醫生

退化性關節炎普遍

紐卡素大學疼痛醫學碩士賴志明醫生表示,造成關節痛的原因有很多,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一般跟年齡、性别及體形有關。長者、女性、肥胖者較男性、體形均等者有較高患病機會。另外,日常工作需要體力勞動或經常站立者,亦有較高機會因勞損而引起痛症。據統計,年過60歲的長者有10%男性及20%女性患有退化性關節炎;65歲或以上的長者,患病比例更高達50%,年紀越大風險越高。

 

關節紅腫熱痛

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典型病徵,部份患者早上起來會覺得關節僵硬,需要活動一段時間才能回復正常,或是於上落樓梯期間感到雙腿痠軟乏力。賴醫生稱,退化性關節炎屬慢性疾病,以綜合藥物和物理的方法處理,療效較顯著。止痛藥物除常用的撲熱息痛、亞士匹靈類藥物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新一代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除有消炎止痛功效,副作用亦較少。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相關研究顯示,新一代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減低腸胃併發症40%,將腸出血風險降低近50%,大幅降低了患者因腸胃併發症而死亡的風險。

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

神經系統出錯

神經痛跟關節痛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沒有既定的痛楚來源,也能產生疼痛感覺。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解釋,神經系統透過皮膚接收到痛楚訊號,經手部神經線傳至脊髓,再傳送至腦部進行分析。當神經系統出問題,如控制冷熱的神經跟控制痛楚的神經錯配,就算患者摸着冰塊,腦部卻會接收到痛楚的訊號,令其有刺痛、灼熱,甚至蟻咬的感覺。

 

患處涉手腕、頸椎、臉部

腕管綜合症、生蛇、三叉神經痛及中樞神經痛,皆列入神經痛的範疇。以腕管綜合症解釋神經痛的原理,源於手腕內有一條負責傳遞訊息的神經,同時控制手指感覺。當神經遭撞傷或因長期使用電腦致屈曲,患者在神經線受壓的情況下,便會無故感到手痺、如閃電般的刺痛。除手腕,頸椎和臉部,也是常見的神經痛位置。頸椎神經痛主要因交通意外急速拉扯頸椎,導致軟骨被擠出而壓着神經線引起;而臉部神經痛(可造成臉癱)多由生蛇致三叉神經線受損造成。

 

處理神經痛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的藥物有特效神經線藥物、抗抑鬱藥物、鴉片類鎮痛劑及抗癲癇藥物。當中,抗癲癇藥物屬療效顯著及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只要患者依從醫生指示服藥,按醫生吩咐逐步調節藥物劑量,神經痛絕能對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