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秀清
柏金遜症為老年人常患的神經系統疾病,普遍發生於55歲或以上人士身上,但亦有10%患者於40歲前病發。雖然相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及老年痴呆症,柏金遜症的發病率並不普遍,但其對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卻不容忽視。
柏金遜症是由於腦部基底核神經節出現退化,影響控制肌肉運動和張力的能力,使患者手腳不自主地震顫和動作緩慢,其四種主要徵狀包括:
1) 患者靜止時會顫抖,但是手部做動作,如拿取東西時,顫抖現象會消失或減輕
2) 手臂及腿部僵硬
3) 身體動作遲緩,起步艱難,碎步
4) 身體失去平衡力,行走困難
腦神經科專科曾建倫醫生
藥物助改善生活質素
腦神經科專科曾建倫醫生指出,柏金遜症的惡化通常十分緩慢,可持續多年,但時間愈久,患者病情愈差。嚴重病例則可迅速惡化。此病亦會引起併發症。雖然柏金遜症會逐漸惡化,但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並延長壽命。
由於柏金遜症是因腦部缺乏一種稱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所引起的,故最直接的治療方案便是從補充多巴胺入手。左旋多巴能提升腦內多巴胺水平,至今仍為治療柏金遜症的主流藥物,九成以上使用者的病情均有改善,但應用一段時間後,卻會出現併發症,如不自主動作(即肢體不由自主地郁動),或開關效應(即患者由本來能夠活動突然變得四肢不靈活)。「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出現副作用的機會每年會增加10%,即服用5年便會有一半機會出現併發症,當中尤以年輕患者出現的機會更大,故對年輕患者來說,左旋多巴並非第一線藥物。」
而多巴胺受體刺激劑則透過直接刺激多巴胺受體,發揮多巴胺訊息傳導的作用。「多巴胺受體刺激劑可提升患者靈活性及改善僵硬情況,患者確診後先使用此類藥物控制病情,可避免過早使用左旋多巴,從而減少左旋多巴的副作用。」
皮膚貼劑穩定腦內藥物水平
要有效控制柏金遜症病情及降低併發症出現可能,藥物能在腦內維持穩定水平是其中關鍵。口服藥物的缺點在於需經腸臟吸收,然後再由血液帶上腦,會令腦部的藥物水平大起大落。新一代藥物Rotigotine皮膚貼劑,透過滲透皮膚表層,然後直接入血,能穩定刺激腦內的多巴胺受體,令患者表現更穩定。「研究證實,此藥用於早期柏金遜症患者,其靈活性會比沒用藥者更佳,長遠出現副作用如不自主動作等機會亦較低。而在已出現不穩定狀態的患者身上附加使用此藥,患者病情穩定性亦會有所改善。」
觀眾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增加肌力及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