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事求治
撰文:小樽
腎臟猶如一個過濾器,每天24小時不停運作,把已淨化的血液輸回身體的同時,亦將體內的廢物經由尿液排出。腎臟健康與否,跟年齡和生活習慣關係密切。而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個別腎病如腎炎者,患上慢性腎衰竭的機會將進一步提高。
腎科專科熊啟恩醫生
根據醫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有6千人因慢性腎衰竭而接受洗腎治療;2011年的洗腎個案跳升至7千人,當中有近46%屬糖尿腎病。腎科專科熊啟恩醫生表示,大部份慢性腎退竭患者同時患上糖尿病或高血壓,當他們的腎功能只剩下10-15%,便會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臉色蒼白及身體浮腫等病徵,此時病情已無法逆轉,只能作腎臟替代治療。
嚴控風險因素
慢性腎衰竭顧名思義指腎功能不斷衰退,最終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需要透過腎臟替代治療淨化血液。患者若能及早發現問題並作出適當治療,除能減慢腎衰竭速度,腎功能亦有機會逆轉,有望維持原有的生活質素。處理早期慢性腎衰竭,可從調節飲食和生活習慣、嚴控風險因素入手。
健康生活:培養每天運動的習慣、戒掉吸煙陋習、飲食上盡量以清淡為原則,減少吃鹽及每天喝適量清水。
穩定血壓:因糖尿病或高血壓而引起慢性腎衰竭的患者,必須把血壓和血糖盡量控制在理想水平,建議每天量度血壓和血糖,如有需要應跟從醫生指示服藥。
控制蛋白尿:蛋白尿水平高低是腎功能衰竭的重要指標,患者可透過藥物把蛋白尿水平降低,持之以恆服藥更有望令腎功能逆轉。
腎臟替代治療
若奉行上述健康生活模式仍無法改善病情,腎衰竭已到末期的患者,便需要考慮接受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治療(俗稱洗血)、腹膜透析治療(俗稱洗肚)或腎臟移植。
腎衰竭併發症──貧血
腎臟的功用除了過濾血液,還有調節體內鹽份,包括鈉、鉀、鈣和磷質,以及釋出荷爾蒙刺激骨髓造血。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腎臟己經受損,造血能力大不如前,故普遍遇有腎性貧血的問題。患者可接受基因工程製造的再組合人體紅血球生成素治療(俗稱補血針),改善疲倦、臉色蒼白及無力等問題,提升生活質量。新一代特長效補血針每月所需注射的次數較舊一代少,為患者帶來更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