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踢走負面情緒 情緒病no way

期數: 
2012年10月號
醫生: 
梁偉正醫生 (精神科專科)

 

撰文:張少萍

 

經常焦慮症及抑鬱症屬常見的情緒病,此等疾病除對患者的情緒有影響,其身體健康、工作、以致家庭和朋友,均會受到牽連。其實情緒病非不治之症,患者只要透過藥物改善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衡的狀態,並配合認知行為及心理治療扭轉其負面情緒,生命將重燃希望。

精神科專科梁偉正醫生
精神科專科梁偉正醫生

暴風雨來襲、失業及失戀等屬平常事,但患有情緒病者則會視之為災難,不但終日坐立不安、情緒低落,甚致會因此而自殺。精神科專科梁偉正醫生借用以下事例,指出患有經常焦慮症的陳太之思想模式,並解釋藥物及心理治療,對扭轉她負面想法的重要性。

 

事例:陳太於海外留學的女兒將於本月底回港放暑假。

 

囡囡回來後一定會與朋友外出聚舊,早出晚歸則會缺乏休息,病倒怎麼辦?

 

囡囡很久也沒有回來香港,不知她能否適應香港的生活節奏呢?

 

囡囡留學期間常吃快餐,如果她不喜歡我煮的中餐怎麼辦?

想法背後:成因複雜

1.      遺傳:父母有精神病患紀錄。

2.      成長背景:父母的思想或價值觀傾向悲觀,影響陳太的成長。

3.      性格:陳太屬完美主義者、比較在乎別人眼光或容易被別人左右想法。

4.      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衡:陳太腦內的腦神經傳遞物質,包括:氨基丁酸、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或多巴胺等分泌失調。

 

影響:禍及工作家庭

1.      身體常有無故不適,經常受到頭痛、肚痛、腰酸背痛等痛症困擾。

2.      無法集中精神工作,害怕與同事或客戶接觸。

3.      飽受失眠之苦。

4.      陳生的情緒被陳太的過份憂慮表現影響,破壞家庭和諧。

 

治療:三管齊下

1.      藥物:透過抗焦慮藥物、抗抑鬱藥物或鎮靜劑,能有效調節腦部多種神經傳遞物質,除使情緒漸趨穩定,一些抗焦慮藥物如普加巴林,除可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外,亦能改善痛症及失眠等病徵。就過往的臨床經驗發現,患者服用藥物後腦神經傳遞物質的失衡問題會逐步改善,病情亦有明顯好轉。

2.      心理治療:幫助患者了解自己存在思想扭曲的慣性及盲點,並教授處理問題的正確技巧及放鬆情緒的方法,從而扭轉負面思想、重建信心,以重新投入工作及社交生活。

 

結論:非不治之症

情緒病非不治之症,治療成敗與否在於患者有否與醫生配合,如果能夠得到家人的支持,療效會更明顯。患者面對生活上的不如意,第一步應學會先放下慣性的災難性想法,及後就能發現前路總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