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骨關節炎面面觀

期數: 
2011年06月號
醫生: 
魏偉奇醫生 (骨科專科)

 

骨關節炎面面觀         撰文:王盈盈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關節疾病,其成因是軟骨受到破壞以致關節發生退化性病變,所以亦稱為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中老年人,影響女性較多。這種退化性的問題通常發生在負重壓力較大的關節,普遍受影響的部位包括膝關節、髖關節、手部、頸部及脊椎位置。骨關節炎患者會感到關節腫痛,活動能力會漸漸變差,嚴重者更可導致關節變形,平日甚至需用柺杖或支架等工具作輔助。骨關節炎會帶給患者痛苦亦會影響日常生活,一旦診斷宜盡快接受適當治療以緩和病情。

 

年紀增加、或是關節曾因創傷受損、長期關節疾病如類風濕、痛風、以及關節受細菌感染而被破壞、骨骼缺血性壞死或天生關節畸型等因素都有機會增加關節退化的風險。香港浸信會醫院駐院骨科顧問醫生魏偉奇醫生指出骨關節炎除臨床診斷外,檢查主要有X光和磁力共振。X光主要是觀察關節間的空隙是否有收窄、關節有否因受破壞而導致骨質增生、軟骨底部骨骼是否因長期受壓而變硬及出現囊腫、關節是否因長期破損而變形等。如情況未及嚴重或較年輕人士未必可單憑X光發現早期軟骨問題,因此需以磁力共振作檢查。

 

骨科專科魏偉奇醫生
骨科專科魏偉奇醫生

要達治療效果需明確目標

要達到適當治療效果需要有明確目標。治療骨關節炎的目標主要是減少痛楚、阻止關節發炎及盡量回復關節活動功能。醫生會因應患者的嚴重程度、體型、工作性質、健康情況及病人本身的需要和意願而作出適當治療。

 

針對關節疼痛,常用的藥物治療有止痛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由於是非處方藥物,一般人普遍認為安全性較高,但服食過量仍可能引起肝衰竭等併發症。第二類是消炎止痛藥(NSAIDs),屬處方藥物,同時有消炎和止痛功效,但副作用相對較撲熱息痛為高,且有機會增加胃部、腎臟及心血管問題。第二代消炎止痛藥(COX Ⅱ Inhibitors),副作用較一般NSAIDs為少,同樣可消炎及止痛。另有嗎啡類的止痛藥,其鎮痛效能更強,但副作用亦相對較多。

 

透明質酸注射液助緩和病情

保健食品常見有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硫酸鹽,這些是關節軟骨中的重要成分,適合大部分患者,能幫助緩和病情。有些不含類固醇的透明質酸關節注射液如HYLAN G-F20,成分與人體關節液相近,主要補充關節內因退化而失去基本功能的關節液,有助舒緩疼痛及加強關節活動能力。透明質酸為關節液中的重要元素,故極少人會出現敏感反應,較為安全,而這有較高分子的透明質酸能提供更佳的潤滑及吸震效果,可以給予關節更多的保護。

 

嚴重患者或需進行手術治療,常見手術可分為三大類,包括:1)微創關節鏡手術,主要除去損壞的軟骨、半月版、關節內的游離體、骨刺及修保被破壞的軟骨,術後能注射透明質酸以加強修護軟骨;2)關節重組手術,主要將過度損壞的關節更換為人工關節;3)切骨手術,主要是矯正關節形態,把負重比例重新分佈。

 

至於預防和保健亦是重要一環。注意飲食、控制體重、注意關節姿勢、避免勞損及維持適量運動都有助降低關節退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