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腎性貧血及慢性腎病的治理

期數: 
2010年12月號
醫生: 
李富強醫生(腎科專科醫生) 及 何繼良醫生(腎科專科醫生)

腎病或腎衰竭的貧血會引致很多徵狀,包括:疲勞、嗜睡、食慾喪失、活動能力減低,有時更會上氣不接下氣。

腎臟裡有一些細胞能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和肝臟製造血液。當腎臟功能受損,這些細胞的功能便會遭受破壞,以致荷爾蒙分泌不足,最終引致腎性貧血。

貧血提升死亡風險
腎病中以慢性腎病會明顯出現貧血徵狀。腎科專科何繼良醫生表示:「長期貧血不但會出現如易累、怕冷、缺乏體力等病徵,影響工作及生活質素,嚴重者更會導致心臟衰竭,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臟病,提升死亡風險。血色素每降低一度,死亡率即會相對提升,但腎替代治療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卻無法解決荷爾蒙缺乏的問題,目前需透過針劑才能產生紅血球生成素。」

俗稱補血針的紅血球生成素針劑是目前治療腎性貧血最有效及簡單的方法,其好處在於能刺激骨髓及肝臟運用身體的鐵質造血。「腎病患者身體運用鐵質的能力較正常人差,

如透過輸血治療貧血,有可能會令身體累積更多鐵質,過多的鐵質會被存於肝臓,最終會引致肝病。」研究證實,補血針能改善腎性貧血患者的貧血情況、降低併發心臟病的可能;亦有少量研究顯示,注射後亦有助減慢腎病患者病情進展至末期的速度。而新一代的補血針因效用長達一個月,除了能減低重複注射帶來的痛楚及不便,更能長期穩定血色素水平於預定範圍內,改善病情。

換腎手術已相當成熟
但當腎病已進入末期階段,腎功能只剩一成左右,還原的機會較低,患者則需接受腎替代治療,以清除身體毒素。本港目前有逾8000名患者接受腎替代治療。而較腎替代療法更優勝的,則為腎臟移植。腎科專科李富強醫生指出:「本港首宗腎臟移植於1969年進行,發展至今,換腎手術已相當成熟。現時香港約有近4000患者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換腎有助改善貧血、骨骼發展等問題,基本上,換腎為治療慢性腎病的最理想方案,但亦要視乎病人的考慮,例如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肺病等的腎病患者,手術的風險便會提升。

器官移植的常見問題在於身體的免疫反應攻擊新器官,白血球細胞會排斥剛移植的腎臟,令患者出現發燒、血壓上升、作嘔等徵狀,不過現時亦有各類藥物如環胞素、類固醇等可稍微降低身體的免疫反應,減少排斥。「隨著換腎手術的技術日趨成熟,現時非血緣的移植,患者一年的存活率高於九成,五年存活率亦高於八成五,血緣移植的患者生存率則更高。」

換腎後,理論上患者可如正常人一樣生活,但生活習慣則應更健康,例如要注意飲食、少吃太油膩、太甜或太鹹的食物、適量運動、少量飲酒及立即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