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濕疹及皮膚護理之夏日篇

期數: 
2010年09月號
醫生: 
張謙昌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濕疹是一系列皮膚病的統稱,日常生活常聽到的異位性濕疹、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汗疱疹或聚積性皮炎等,也能歸納到濕疹的範疇。
 
導致濕疹的發生是多因素結合的,醫學界普遍相信由免疫系統失調、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三者結合而成。皮膚科專科張謙昌醫生指出,人體細胞因子失衡致免疫系統失調,因而令皮膚產生過敏反應,長出紅紅而令人感到痕癢的皮疹。眾多濕疹類別中,尤以異位性濕疹困擾大部分港人。
 
異位性濕疹不具半點傳染性,但帶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研究發現,若父母雙方同屬濕疹患者,其子女患病的機會高達7成;若父母一方患病,亦有5成機會遺傳至下一代。由於異位性濕疹好發於嬰兒期和兒童期,故又有「小兒濕疹」或「奶癬」的別稱。另外,此病帶有時好時壞和發病位置並不局限於單一患處的特性。
 
發病位置隨年齡轉換
 
在嬰兒期發生的異位性濕疹,皮疹常見於臉部,隨著嬰兒的活動範圍增加,皮疹會移至頸部或四肢等位置。至於3至11歲的兒童患者,發病位置多見手肘、手腕或膝蓋後,一般伴隨丘疹、皮膚變硬和變厚等病徵。張醫生表示,嬰幼兒濕疹患者的病情一般隨其進入青春期而逐漸紓緩,只是偶爾復發。至於20歲後始發病的成年患者,濕疹症狀跟兒童無異,但發病位置可遍佈全身,較常見的位置有手、腳、耳周、胸前和下體。
 
視之為慢性疾病
 
受濕疹困擾的人士,首要明白到此病並不能於短時間內根治。治療濕疹的目標以防止其復發為首任,情況猶如有效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要減少濕疹復發,必先認清誘發和導致濕疹惡化的因素,然後配合適當藥物及發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護理程式,病情往往能趨向穩定且受控。
 
日常生活要點:
 
1)避免接觸陽光,盡量保持室內環境清涼乾爽;
2)能引起皮膚過敏的物質稱為過敏原,夏天常見的過敏原有細菌,如金葡萄球菌。另外,塵蟎亦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所以,保持個人衛生和注意日常家居清潔為不二法門;
3)盡量避免接觸有損皮膚的化學物質,如:香水、化妝品、洗潔精或泳池水中的氯化物等。
 
護理皮膚妙法:
 
1)定時塗上適合自己膚質的潤膚膏,有助恢復皮膚的彈性和油性、保持皮膚水分平衡,減少痕癢;
2)選擇潤膚膏時,尤以酸鹼值在pH5.5-6之間、非鹼性、無香料及不含羊脂成分的產品最理想;
3)使用性質溫和、低刺激性和含高效能保濕鎖水因子的潤膚品,能強化皮膚結構,減少痕癢;
4) 隨天氣轉換適當的潤膚膏;
5)潤膚膏不宜塗得太厚,以免堵塞毛孔引起發炎;
6)使用同時具有阻隔紫外光A及B的防曬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