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腎性貧血的治療與防治

期數: 
2010年06月號
醫生: 
何仲平醫生 (腎科專科醫生)

 

慢性腎病(CKD)可分為五期,病情發展至第三期的病人,普遍開始出現貧血現象;而九成以上的第五期慢性腎病患者,常受到貧血帶來疲倦、臉色蒼白或食慾下降等問題困擾。因慢性腎病而導致的貧血,稱為「腎性貧血」,屬慢性腎病常見的併發症。
 
六十年代初期,醫學界已發現腎性貧血這問題,惜當時未能掌握箇中原因。直至八十年代,專家發現了腎臟是製造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場所,而EPO是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的元素,用意保持身體血色素於正常水平。基於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受到破壞,腎功能隨著患病年數增加而不斷衰退,令腎臟製造EPO的能力減低。當骨髓減少製造紅血球,便形成貧血。
 
生血針有助提升生活質量
腎科專科何仲平醫生表示,慢性腎病患者之所以經常感到疲倦、食慾不振、臉色蒼白及怕冷,跟腎病本身關係不大,全因腎性貧血所致。穩定的血色素是確保身體組織和器官持續得到足夠氧分的指標,血色素愈接近理想水平,死亡率愈低。以往處理腎性貧血,主要是定期替患者輸血,讓男
性及女性患者的血色素盡量接近10-11g及11-12g的水平。可是,長期輸血卻會令患者體內的鐵質含量過高,長遠對心臟及肝臟造成影響,增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
 
自以人工合成方法製成的紅血球生長刺激劑(俗稱生血針)面世,腎性貧血的問題得以解決,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的改善。何醫生指出:「生血針具有兩大功用:第一,還未接受洗腎治療的第三、四期慢性腎病患者,若已出現臉色蒼白或經常感到疲倦的情況,可透過生血針提升生活質量;第二,已接受洗腎治療的患者,定期注射生血針對改善血色素水平有明顯幫助。」雖然生血針不能逆轉腎病,第三、四期的腎病患者最終也逃不過洗腎的命運,但及早把腎性貧血的問題處理妥當,除生活質量得以提升,或能減慢腎功能衰退的速度,延
緩洗腎治療的時間。
 
長效生血針減注射次數及痛楚
生血針分有靜脈注射和皮下注射兩類,前者需要在醫院或診所進行,後者則能在家中自行注射。兩者相比,皮下注射所需的藥量較靜脈注射少三分一,且藥效能持續一段長時間,惜注射期間無可避免導致痛楚出現。舊一代的生血針,不論是靜脈注射還是皮下注射,均需要一星期注射三次,使用上實對患者帶來不便。直至近年,長效生血針的出現可謂大大省卻注射次數及痛楚。患者只須每月注射一針,藥物就能持續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有效將血色素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最後,何醫生指出,慢性腎病患者必須注意肉類攝取量和戒掉高鹽的飲食習慣。「肉類被身體消化後會轉化成蛋白質和尿素,需要腎臟排出體外,過量蛋白質只會加重腎臟的負荷,蛋白質不足卻會令肌肉萎縮。所以,每天每餐進食約4両肉類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