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老年癡呆症

期數: 
2010年06月號
醫生: 
吳義銘醫生 (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主席醫生), 戴樂群醫生(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若把這句話套用於今日我們對老年癡呆症的認識和疾病的特性上,同樣說得過去,且有新的演繹。對於老年癡呆症的患者及其家屬,一方面慶幸早期病徵對患者的影響輕微,患者仍能照顧自我的起居生活,跟常人無異。可是,令人感到害怕和恐懼的是,為何一個如此普遍的疾病發生在自己身旁的長者身上,卻未能早一點被察覺呢?
 
漸進式神經退化疾病
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主席吳義銘醫生指出,老年癡呆症屬一個漸進式神經退化疾病,箇中病機至今仍未能有效掌握,相信是因為老年神經斑塊和神經纖維結的形成,以致海馬體,即大腦記憶中樞組織受破壞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和萎縮,因而影響主席吳義銘醫生患者的認知能力,包括:學習、數理、理解、語言及記憶等。而病情一路發展,患者的精神與情緒同受牽連,或會出現焦慮、抑鬱甚至是幻覺。年過七十的長者,約有10%機會患上老年癡呆症,至八十歲,患病機會增加至30%。老年癡呆症按病情發展,分有7個階段,由確診至病情進入最後階段,往往經歷長達十年時間。
 
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戴樂群醫生認為,想擁有健康,必須學習從小為身體,特別是大腦養成優質的儲蓄習慣,讓大腦有足夠的儲備對抗老年癡呆症病變。面對老年癡呆症,照顧者的角色尤其重要。首先,照顧者必須了解疾病的特性與進程,學會有利病程進展的技巧,然後按時間跟患者進行具有效能的訓練,活腦補腦,與病共存。
 
增加大腦儲備助推遲發病年齡
基因變異及遺傳傾向雖能誘發病變,卻要配合環境因素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危機因素。所以,戴醫生解釋,我們將致病的焦點放在能逆轉的誘因身上,希望令病情發展得較緩慢,甚至推遲數年時間才發病。這些可逆轉的誘因包括:
 
吳醫生指出,現時對抗老年癡呆症的做法,就是希望推遲患者的發病時間及減慢病情衰退的速度。當中,補腦的益智活動既能預防大腦儲備不足致病,控制已確診的老年癡呆症患者之病徵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療效跟藥物看齊。當然,若懷疑身邊的長者患有老年癡呆症,與他們到醫生處或提供智力測試的中心進行評估和身體檢查,也能及早找出病變,對症下藥。
 
早期老年癡呆症十大警號: 
①失去短期記憶,工作能力受影響 
②執行熟悉的工作亦感到困
③語言表達或理解能力出現困難 
④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
⑤判斷力減退
⑥思考或計算方面出現困難
⑦東西隨處亂放
⑧情緒或行為變得變幻無常
⑨性格轉變
⑩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總括來說,老年癡呆症屬一個不斷衰退、變差的疾病。雖然如此,家人對此病加深認識、給予患者無限量的關心和支持是重要的。若彼此能多一點體諒,不論是對照顧者還是患者本身,都有著正面的幫助,共同對抗疾病的動力自然更強。 
 
可逆轉的誘因解釋作用
1) 閒暇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益智的補腦活動,選擇益智活動時,可參考中國傳統的「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作為準則,能具備上述元素的活動對大腦尤其有益。能有效增強大腦儲備,就算病理對大腦造成影響,也有能力抗衡。
2) 生命事件生命中遇到重大打擊、障礙,如親友離世、失業或生活經歷巨變等。倘若生命中連續、多次或經常受到刺激,大腦的海馬體會因腎上腺或皮質醇升高而受到破壞,就令人變得善忘。
3) 大腦創傷舉凡意外令頭部受到撞擊或創傷。減少大腦受外來創傷的機會,有助防止大腦儲備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