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腎防糖尿

期數: 
2015年01月號
醫生: 
黃煜醫生(腎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糖尿腎病已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同樣會出現在一型及二型糖尿病人身上。糖尿病患者中,約20-30%會發生腎病變,其腎功能可能會受損,增加洗腎風險。

本港每10人便有1人患糖尿病,65歲以上長者的有關比例,更為每4人便有1名患者,而每10名洗腎病人中,有5名由糖尿腎病引起,情況嚴重。

腎科專科黃煜醫生指出,糖尿病會損害全身血管,故影響最終亦會遍及全身。當出現糖尿腎病,患者的心臟、腦、眼底、神經線可能全部已出問題,只不過是徵狀暫時仍未顯現而已。「糖尿腎病是一種微血管病變,每個腎臟有百多萬個腎小球,每個腎小球內也有一條微血管,微血管如長期受高血糖影響,便有硬化阻塞可能,引起蛋白尿,繼而令腎功能衰退。」

 

併發症足以致命

糖尿腎病的原因至今醫學界仍未確切掌握,但估計與持續性血糖增高、家族及遺傳因素有關。大部分糖尿腎病均無明顯病徵,一旦出現病徵,代表腎功能已一定程度受損。「隨著腎功能日漸變差或排出過多蛋白,便會出現包括尿液帶有泡沫、早上眼部水腫、體重無故增加、高血壓等病徵,如不及時治療,或會出現嚴重甚至致命併發症,如腎衰竭、嚴重高血壓、低血糖症、血鉀水平過高等。

要預防糖尿腎病,控制糖尿病情為最有效方法。「糖化血紅素(HbA1c)應低於6.5%,這個指標需每三個月驗一次,控制得好的話,患者甚至毋須經常篤手指監察血糖。如無法達標,則可能與運動、戒口及藥物有關。例如日常因工作或應酬關係而無法戒口者則需及早用藥,能達標的話則可嘗試減少藥量。」

 

腎病患者慎用口服藥

口服血糖藥物種類繁多,效用亦各有不同,例如增加胰島素反應、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吸收碳水化合物等,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處方最合適藥物。「值得一提的是,腎功能不佳者有不少糖尿藥物也不宜服用,例如二甲雙胍類藥物,腎功能不佳者服用卻有乳酸中毒可能。」

口服藥物無效或因腎功能問題不宜服藥,可考慮注射胰島素。人體胰島素分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幫助維持空腹血糖正常,另一部分則為降低餐後血糖上升、維持餐後血糖正常而分泌,稱為餐後胰島素。但早期研發的胰島素針劑跟人體的胰島素運作機制仍未太相似,以致基礎胰島素效用未能全面覆蓋,餐後胰島素發揮作用又不夠快速。往往有患者注射後立即進食,血糖上升一段時間,胰島素才慢慢上升的情況出現,因此舊一代的餐後胰島素針劑需於注射後等約半小時,待其發揮作用才能進食。「新一代餐後胰島素針劑則並無這個缺點,患者注射完可立即進食,而其基礎胰島素的作用亦能覆蓋全天,不會有中途不足的情況出現。」  

黃醫生提醒,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發生,永遠較併發症出現後才亡羊補牢更有效。患者日常應緊記從運動、飲食及藥物入手,時刻將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