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中風這種病 --- 韓方光醫生

期數: 
2021年10月號

甚麼是中風?

腦部的血管,就像居所大廈的供水系統。試想像,有甚麼原因會導致家裡水龍頭無法出水?常見原因多為水管受阻塞和水管爆裂兩種。

 

當腦血管的血流因某些原因而受到阻礙,導致腦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和氧分,便為形成中風。血管阻塞(缺血性)和爆血管(出血性)是造成血流阻礙的兩大原因。

 

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內有血栓形成,或者身體其他地方出現血塊並隨住血流游至腦部血管,造成阻塞,引致腦細胞的血管受阻,突然失去血液供應而趨向缺血壊死,無法正常運作。

 

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因某些原因造成血管破裂,從破裂處溢出的血液在顱內形成血腫,壓迫腦細胞導致缺血壊死。同一時間,由於腦血管破裂會刺激身體引發凝血機制,令破裂血管收縮,這也會進一步引起供血不足。

 

中風有甚麼症狀?

這取決於腦細胞受損的位置、範圍和程度而定,症狀大部分會突如其來地出現,例如:突然半邊臉出現面癱、半邊身無力、說話時發音不清等

 

一般來說,出血性中風的症狀較缺血性嚴重。試想像,如果房間爆水管,不單止水龍頭無水出,連整個房間都會浸滿了水。因此,出血性中風對於腦部的影響範圍通常比缺血性大很多,症狀更嚴重。

 

至於缺血性中風,有些人會稱為「大中風」。在大中風發生之前,有機會出現一種短暫性腦缺血的情況,俗稱「小中風」。小中風是因為腦血管受到細小的血凝塊阻塞,令病人出現短暫性、類似中風的症狀,但血塊能於短時間內自行溶解。雖然小中風不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但它其實是真正缺血性中風發生前的一個大茍號,必須加倍留意。

 

中風在香港是否普遍?

根據統計,大約每年有兩萬宗個案,平均每天有70宗新例。當中每10名病人,大約8人屬於缺血性中風,2人則屬於出血性,比例約82

 

甚麼是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

導致中風的原因很多,煙酒、肥胖、三高(血壓、糖尿、膽固醇)、心房顫動、先天性問題等,可說是千變萬化,但當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原因,必定是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高血壓:

上文提及,現時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的病人比例為82。但有趣的是,過去約三、四十年前的香港,兩者比例卻是大約55。為甚麼以前較多病人因爆血管而中風呢?這可能與高血壓有關。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和簿弱,再加上血壓很高,更容易引致血管爆裂。香港過去的基層醫療和教育水平不足,病人對於高血壓的認識與自我意識貧乏,他們未必有定時檢查血壓、看醫生覆診的習慣。而且當年醫療系統非常沉重、也欠缺藥物選擇,令病人無法好好管理血壓。所以高血壓控制不當而造成較多出血性中風,看來十分合理。隨住香港醫療系統日漸完善、藥物被改良、相關的治療、宣傳及自我意識提高,再加上趨向西化的飲食習慣,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造成缺血性中風的病人數目被推高,導致55的比例漸漸改變成今時今日接近西方國家的82

 

高膽固醇:

說起中風年輕化,相信與高膽固醇有莫大關係。

現今年輕一族的生活習慣與過往大有不同。現時年輕人長期缺乏運動,飲食習慣西化:進食過多甜食、加工食品和動物脂肪、多肉少菜、過重調味料,還有速食文化,導致糖尿、中央肥胖、血管硬化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情況屢見不鮮。

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壊膽固醇。過量的壊膽固醇,可造成血管慢性發炎、容易導致血栓。壊膽固醇也會被運送至血管壁堆積,日積月累之下,會造成血管狹窄和硬化。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腦部血管,便會構成中風的風險。

 

如果控制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現時,兩者均有它們的國際標準和指引,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去管理。以高血壓為例,一般會把上壓超過140mmHg、下壓超過90mmHg的情況視為高血壓。即使如此,假若病人經常持續上壓超過130mmHg和下壓超過85mmHg,便應該需要開始關注和控制血壓,及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至於理想的壊膽固醇水平,則要按病人是屬於何種風險之人士來決定。一般的普通低風險人士應低於3.0mmoI/L;中風險人士,例如年紀大、有中央肥胖等,應低於2.4mmoI/L;高風險人士,例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則應低於1.8mmoI/L;至於超高風險的人士,例如曾中風、心臟病發,其水平更應進一步控制至低於1.4mmoI/L。有研究顯示,大概每減一度的壊膽固醇,可減少20%患上心臟病、中風、死亡等綜合風險。假設某病人的壊膽固醇水平為6mmoI/L,若能夠把指數降至3mmoI/L,患上相關疾病的風險已能大大減少60%
除了透過改善個人生活和飲食習慣之外,利用藥物去控制也是一個好的選擇。現時新一化的血壓藥和膽固醇藥,經過多年進步和改良,效果理想,風險和副作用也減少許多,也不需要額外的檢查和抽血。

 

不應遲疑,應盡早求醫?

中風這種病,其死亡率相比於其他危疾,例如癌症、心臟病等,只是排行第四位,但其極高的致殘率,是其他危疾無法比擬的。若病人懷疑身體存有風險因素,甚至乎曾經發生小中風,應盡早求醫,免得情況急劇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