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醫學新知】外國專家稱獨生是種病,真的嗎?

期數: 
2017年8月號

現代香港大多都是小家庭,不少父母都視家中獨苗為寶貝,甚至因此產生了不少「怪獸家長」。不過, 中外的學者就為了獨生孩子的利弊大吵了一場,甚至有人更說「獨生孩子是病」!到底他們在爭辯甚麼呢?

 

財經媒體QUARTZ 指,中國重慶西南大學的教育部認知與人格重點實驗室主任姜秋,率領一批研究人員針對 250 多名中國大學生進行智力、創造力和個性的標準測試,衡量他們的創造力、智商和適應性,同時研究他們的大腦結構。

在行為測試中,竟然發現獨生子女在創造力衡量標準之一的靈活性方面分數較高,但親和性較低。大腦掃描證實這個結果,獨生子女與有手足的人在大腦緣上迴 (supramarginal gyrus)、內側前額葉皮質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海馬旁回 (parahippocampal gyrus) 都不一樣!

 

研究人員認為,我們選擇的家庭規模不僅影響孩子長大的環境,也影響他們大腦的結構。

 

其實,早於125 年前,美國的心理學先驅 Granville Stanley Hall 就針對獨生子女展開研究,他認為獨生子女本生就是「疾病」!但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教育心理學教授 Toni Falbo 和研究方法學家 Denise Polit 研究發現,獨生子女與只有一個兄弟姐妹的長子長女智商與成就更高,個性上面並沒有顯著差異。

 

姜秋為自己的研究結果提出幾個解釋,他們認為當一個小孩的父母與小孩互動時間愈多,就愈可能會尋找更多開發創造力的機會;而父母對唯一的小孩期待更高,會給予他們更多獨立性,而獨立性又是發展創造力的關鍵。

 

但是他們缺乏親和性,不懂與人交流又怎麼辦呢?

 

其實,獨生子女也不一定要透過手足才能培養社會技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Jared Diamond 在書中提到,傳統部落的孩子受到部落成員共同照顧,對陌生人的社交能力比現代富裕社會的同年齡孩子更好,因此儘管是獨生子女,多多接觸社會上不同的人就能發展出自己的交流技巧了。

 

來源:https://qz.com/980226/neuroscience-shows-that-only-children-are-more-creative-more-flexible-and-less-agree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