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大腸癌愈來愈普遍 留意大便變化 早診早治增勝算 --- 謝耀昌醫生

期數: 
2015年11月號

《健康自由行》

醫生:  
謝耀昌醫生
撰文:  鍾穎嫦

 

過去二十年間,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與西化飲食如鍾情快餐、多肉少菜、嗜好紅肉或煎炸油膩等食物息息相關。另外,缺乏運動也是誘因。但隨着市民大眾的健康意識提高,主動前往進行身體檢查的人愈來愈多,當中包括大腸鏡篩查,以致大腸癌確診期數得以推前,大大增加治療機會。加上藥物發展一日千里,大腸癌的治癒率或隨着癌症治療新星的出現 ─ PD-1免疫治療而進一步提高,讓病人能夠持續帶病生存,與癌共存。

 

大腸癌數據

 

香港

中國

發病數字
(男女合計)

4,500

250,000

死亡個案
(男女合計)

1,900

140,000

 

相對其他常見癌症,大腸癌的病徵比較明顯且易察覺。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醫生舉例說:「大便習慣改變,如突然出現持續性便秘或肚瀉、大便出血,這都是比較明顯的病徵。身處一個大眾對自身健康比較關注的年代,因此前往求診或檢查的人愈來愈多,以致大腸癌能夠於較早期被診斷出來。」不過,出血存有誤導成分,尤其對於患有痔瘡的人,他們或曾經歷痔瘡出血,以致遇有相同的情況時誤以為痔瘡發作,因而錯過了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時機。這正好解釋了為何仍有部分大腸癌個案確診時已屬晚期。

 

大便出血多屬晚期?

癌細胞屬不正常細胞,它需要大量增生血管以助吸取身體養分來擴大自己的勢力。這些增新血管有別於正常的血管,較為脆弱而且容易撕破,因此簡單如大便通過,也可能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因大腸癌引起大便出血的病徵,可以發生在癌症早期或晚期,這並非一個用來衡量病情嚴重性的指標。

大腸癌常規治療指引

 

 

腫瘤情況

治療方法

治療目標

癌症
前期

腸道內長有瘜肉

清除所有瘜肉,之後每隔兩年覆檢一次

預防癌症發生

第一期

腫瘤局限於腸內壁

藉外科手術割除腫瘤及附近的腸道組織

根治

第二期

腫瘤局限於腸外壁

藉外科手術割除腫瘤及附近的腸道組織,
術後輔以化學治療以減低復發風險,為期半年

根治

第三期

癌細胞已擴散至
附近的淋巴組織

情況許可時可透過外科手術清除腫瘤,術後輔以化學治療以減低復發機會。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可考慮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

根治/舒緩病情,延長患者生命

第四期

癌細胞已擴散並轉移至其他器官,常見是肺、骨或肝轉移

視乎患者的身體狀況及腫瘤特性,以化學治療或
標靶治療控制腫瘤生長。另按患者的病徵提供舒緩性治療

舒緩病情,
延長患者生命

 

重啟免疫系統殺滅癌細胞功能

化學治療是晚期大腸癌的治療骨幹,患者的平均存活中位數為12至18個月。如果擁有特定的基因變異(RAS),可合併化療和標靶治療,平均存活中位數可有效延長至30個月。「本年度(2015年)公布一項嶄新的治癌方法 ─ PD-1免疫療法,療效更勝現有的治療,勢將癌症治療帶進另一片天空。」謝醫生指出,刊登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研究報告指10名對化學治療失效而擁有錯配修復蛋白缺失(MMR-Deficiency)的晚期大腸癌患者,接受PD-1免疫療法後,其中4名病人(40%)的腫瘤得以縮小,另有5名病人(50%)的腫瘤受到控制,沒有繼續生長。腫瘤控制率(disease control)高達90%。

「參與上述研究的人數雖少,但仍能在具權威性的醫學期刊刊載,足見新療法的重要性。」現時,PD-1免疫療法只適用於晚期、對第二線化學治療失效的病人身上。謝醫生認為,新療法先在後線使用乃是常規做法。當證實治療對後線的病人有效,便會逐步向前推進。他相信,PD-1免疫療法在未來5至10年將有機會與現有的治療合併使用,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療效。屆時,大腸癌的治療定必出現一番新景象,比現在還要好。

 

PD-1免疫療法機制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能夠偵測體內的癌細胞並將之清除。科學家發現,癌細胞表面依附着不少PD-L1抗原,當它與免疫系統細胞PD-1受體接觸後,便會發放虛假訊息予免疫系統,使其誤以為癌細胞屬正常細胞,不對之進行任何攻擊。PD-1免疫療法就是透過PD-1抑制劑(anti PD-1)重啟免疫系統偵測癌細胞的功能並將之消滅。

 

膽管癌有救

了解免疫治療的治病機制之後,不少人會問:「此療法是否適用於所有癌症?」謝醫生指現在正等待更多的研究報告「出台」,但已有數據指對膽管癌的治療具有很好的療效。

膽管夾於肝臟中間,位置非常隱蔽。膽管癌的唯一病徵乃是身體發黃,病徵一旦顯現病情亦非淺,故絕大部分個案確診時已為晚期。「只要能夠割除腫瘤,膽管癌就能根治。但要明白,膽管與肝臟相連,肝臟充滿大大小小的血管,能夠成功接受手術的病人實在不多。大部分病人只能依靠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控制腫瘤,惟成效未如理想。」

膽管癌不似大腸癌受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病發,它的發生可謂無聲無息,亦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謝醫生提醒,只有癌指數CA19.9能夠反映患病風險,但必須正確解讀。「進行身體檢查時可抽驗CA19.9以了解膽管癌的風險,指數升高反映情況異常,應進行跟進檢查。但指數正常不一定代表沒有患病可能,因CA19.9非膽管癌專屬的癌症指標,罹患其他癌症和疾病,也可出現CA19.9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