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1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隠形糖尿潛伏暗處 社區個人同抗戰 --- 李家輝醫生

期數: 
2016年05月號

醫生:  李家輝醫生
撰文:  鍾穎嫦

 

香港糖尿聯會根據國際糖尿聯盟的推算,於去年底公布本港的糖尿發病率為9.9%,比全球8.3%的發病率還要高。全港約有72萬糖尿病患者,當中僅42%獲確診,也就是說,現時尚有約30萬位隱形糖尿患者仍未找出,數據驚人。隱形糖尿問題如未能及早發現,待發展出併發症時將對患者健康造成重大打擊,日後亦勢必為本港醫療體制造成一定負擔。如何揪出這個隱沒於暗角的陰影,相信乃是糖尿病防治的一大挑戰。

 

無明顯即時後果  難馬上發現

香港糖尿聯會主席李家輝醫生指:「根據國際糖尿聯盟(IDF)於2015的最新推算,本港20至79歲的成年人口當中,約有10.2%患有糖尿病。按比例推算,隱形糖尿病人比我們早前估計的三十萬還要多。」糖尿病的恐怖之處,不但在於其帶來之併發症,還有疾病侵襲時無聲無息,教人防不勝防。他指出糖尿病與其他內科長期病患如紅斑狼瘡之類會出現嚴重病徵的疾病並不相同,即使不馬上處理,短期內都不會出現明顯且嚴重的即時後果,容易教人掉以輕心。

李醫生指,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血糖異常的情況在東方人身上頗為常見,故部分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人)如果只因空腹血糖指數正常,就不進一步檢查餐後血糖水平,便可能錯過確診糖尿病的機會。在眾多隱形患者當中,一部分人是從隨機身體檢查,或因糖尿病以外的原因求診時才偶然發現血糖偏高的情況,另有一部分人甚至在糖尿病併發症出現求醫,才覺察這個疾病的存在。正因此病無甚病徵,故此隱形糖尿病人的存在幾乎是必然的事。

 

隱形糖尿之謎

李醫生分析,隱形糖尿病人的出現除了與疾病特性相關之外,其實亦與整個醫療制度、生活環境、個人基因乃至病者的自覺性四方面均有密切關係。

 

醫療制度:

- 醫療保險制:歐美之類以醫療保險制為主的國家,市民工資的一部分需投入醫療保險供款,某類保險組合甚至提供驗身服務,市民檢查身體的動力大增,有助於早期診斷出各類疾病。

- 家庭醫學:由於家庭醫生與病人保持較緊密接觸,故較易於第一時間察覺病人身體異樣並及早診斷出糖尿問題。另外糖尿病可能對身體多處造成破壞,而病人較少逐一就不同併發症問題向相關專科求診,故現時多提倡以家庭醫生作為第一線接觸糖尿病人的醫護人員,然而本港於家庭醫學方面的發展仍與外國有一段距離。

 

生活環境: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提供舒適便利的城市化生活模式,但它也衍生出容易誘發糖尿病的環境(Diabetogenic environment)。肥甘厚味的飲食習慣*、夜生活文化、巨大生活壓力,再加上生活便利,人們活動進一步減少等因素,皆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引起三高、肥胖乃至糖尿病問題。

*白米飯與糖尿病

胰島素協助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並進入血液中,但有研究發現,東方人胰臟功能較西方人弱,故進食高升糖指數(GI)的碳水化合物後,餐後血糖更易飆升。對於以白米這種高升糖指數食物作為主食的東方人而言,有否改變這項飲食的必要?

答︰胰臟功能正常的人士並不會因進食白飯而演變成糖尿病,故不必過分擔心。然而糖尿病患者、前期糖尿人士以及高危人士則可考慮減少進食白飯的分量,亦可於白米中加入紅米同煮,並增加纖維的攝取,以降低整體升糖指數。

 

個人基因:

糖尿病家族史早已是醫學界肯定的糖尿病風險因素,若家人患糖尿病之年紀較輕的話,遺傳性更重。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肥胖問題不比西方國家嚴重,但罹患糖尿病的狀況極為普遍,估計可能與東方人的基因特性有關。這點雖暫時未有定論,但已有人循「糖尿病之出現或與多個基因相關」的方向進行研究,望於日後得到解答。

 

個人自覺:

除了醫護人員,各人亦應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但現時人們對糖尿病的警覺性仍然不高。若屬肥胖、三高、有糖尿家族史或曾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士,就更應提高警覺定時驗身,以免成為隱形患者而不自知。

 

防治從自身做起

李醫生指,「有研究指,如能趁糖尿初期進行嚴格控制,日後將為患者帶來『延續效應』(Legacy effects)。患者如能在頭十年控制好血糖水平,即使在之後十年稍為放鬆控制,其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仍會比另一批早期血糖控制較差的病人為低。因此應把握黃金期做好血糖控制,盡量延長糖尿病受控的時間。」綜合病人健康及社會資源運用的角度分析,及早介入甚至預防方為最理想作法,而教育正是最有效且經濟的糖尿防治法。

除了政府與醫學界的積極宣傳外,病者的自律性與醫護人員的跟進對於糖尿病的治理亦非常重要。李醫生分享,一些跟進了十多年的糖尿病人都是自律性較強,能遵循指示控制生活習慣的人,故長久患病仍能免於併發症出現。另外,部分病人及醫護人員可能因為妊娠糖尿病會於孕婦生產後消失,於是忽視病情跟進,其實這批患者於十年後約有三至四成將會演變成糖尿病,實不容輕視。他又指醫生、同行者與家人的支持相當重要,患者可考慮加入病人互助組織以加強互動,互相鼓勵。坊間的非政府組織亦同時積極推動糖尿教育、相關研究及小型篩查,如政府能增撥資源,或能提供更多方面支援。望能在各方的配合下,能夠將糖尿病防治做得更好,長遠解決隱形糖尿病的問題。

============

**Mr Sugar: 帶著糖尿前期之身的Mr. Sugar(糖糖),雄心萬丈打低糖尿病,不與一眾併發症糾纏,以積極態度正視問題,務求餘生仍享有優質生活,逍遙自在。**

 

註:李家輝醫生為2014-2016年度香港糖尿聯會主席(https://goo.gl/1wiS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