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做好檢測防併發 盯緊心臟健康 --- 董光達醫生

期數: 
2016年01月號

醫生:  董光達醫生
撰文:  鍾穎嫦

 

血管疾病乃為糖尿病的其中一個常見併發症,不及早控制的話更有機會發展至心肌梗塞、中風甚至猝死等嚴重後果。     血糖上升,當事人未必即時感受到其變化;心血管逐漸堵塞或收窄,同樣難以於一時間察覺。如果兩者同時來襲,屆時不論是糖尿病抑或心血管問題都將更難以控制。與糖尿病的抗爭是一場漫長戰役,若不希望敵人兵臨城下仍懵然不知,便得及早做好盯梢工作。血糖固然要定期監測,心臟健康同樣不能例外。正因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已遠高於常人,而男士更是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一族,因此Mr. Sugar今次決定好好了解有關心臟檢測的知識,堅決要為心臟健康做好把關!

 

「糖」、「心」不可分

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一般比常人高兩至三倍,亦傾向比常人更早發展出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等問題。動脈粥狀硬化正是長遠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其實不難想像正常健康的血管有一定彈性且內壁平滑,有足夠空間讓血液順暢通過。若過多膽固醇堆積在動脈中,久而久之便會堵塞血管,加上血管發炎等問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最終引致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簡稱AMI)即為冠心病病發,亦即是大家所認知的心臟病發。部分冠心病病人會出現胸口痛等徵狀,未能及時求醫便可能因急性心肌梗塞而造成對心臟的永久性損害或猝死。尤其對於年紀大一點(45歲或以上)的病人而言,冠心病很多時正是猝死的其中一大誘因。至於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將 出現更多併發症,故不可掉以輕心。心臟科專科董光達醫生解釋:「糖尿病會增加血管出現動脈粥狀硬化的機會,血糖愈高,風險愈大。若能控制好三高及糖尿病情,便能減低患上動脈粥狀硬化的機會,而對於已患冠心病的病人而言,亦有助避免病情再轉差。」

 

心臟健康檢測個人化

控制血糖固然是老生常談,如高危人士能配合適當的心臟檢測,則更有望在心血管疾病初發時及早介入治療,盡可能減低對身體造成之損害。既然如此,什麼人士才需要進行心臟檢測?需要多久才進行一次檢測?董醫生指,現時對於進行心臟檢測的頻率暫時並無特別指引,主要視乎當事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定。「假若病人出現某些特別徵狀時便需額外留神,例如胸痛、氣促,又或運動表現較平常強差人意,從前能做到的現在卻做不到等等,皆可能由於血管出現問題所致。這些情況下我們會先向病人了解情況,以便制定適合病人的下一步檢查。」正因如此,心臟檢測的頻率及適用項目非常個人化,並因應各人情況而有所不同。

 

「糖人」心臟檢測項目

一般而言,心臟檢測可根據入侵性的強弱分為兩大類,而不同風險程度的糖尿病人所適用的檢測亦略有不同。醫護人員會先向病人了解病歷、生活習慣、三高狀況、有否出現冠心病病徵及現時之運動量水平,從而推斷病人屬高、中、低風險,綜合多方誘因後便能初步估計出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為每類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檢查。

董醫生舉例說明,對於因胸口不適而首次求醫的糖尿病患者,他們會先嘗試篩查出胸痛由哪些原因引致,故會先為病人進行基本檢查,例如量度血壓、檢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HbA1c)、膽固醇之類。若病人完全沒有病徵,並歸類為低風險病人,首先建議進行入侵性較低的檢查如運動心電圖檢查。至於心臟電腦掃描適用於低至中度風險人士,並按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高風險人士則可能需要進行入侵性較強的心導管檢查,方能確認血管實際的供血情況,以便作進一步治療安排。

 

‧       運動心電圖(踏板心電圖):測試者需配戴監察裝置並於跑步機上跑步,儀器便會將其心跳變化記錄。測試主要檢查心臟承受運動帶來的負荷時,血液供應是否足夠。屬入侵性較低的檢查。

‧       心臟電腦掃描:測試者需於檢查前注射顯影劑,然後便可躺於儀器上接受掃描。主要檢查血管內壁之狀況,有助了解血管栓塞的情況。同屬入侵性較低的檢查。

‧       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測試者需於大腿內側或手腕插入心導管並導引至冠心動脈,接受顯影劑注射後,即可透過儀器看清體內的血管情況。除可用作檢查心臟血管情況,患者亦可按需要同時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入侵性較強。

 

董醫生指,不同檢查各有優劣。入侵性較低的檢查好處就是較易被患者接受,風險亦相對較低,唯其缺點則是準確度亦相對較低。入侵性強的檢查風險雖較前者高,但卻能得出更清晰及準確的檢測結果,因此醫護人員多以此項檢查結果作為診斷指標。

 

運動戰略 毋懼病情來擊

董醫生為Mr. Sugar提出建議,若身體質量指數(BMI)屬過重或有中央肥胖(即男士腰圍90cm或以上,女士腰圍80cm或以上),減重及運動便變得尤其重要。如能維持一星期五次,每次30分鐘的快步走或緩步跑的運動量實已足夠。他又提出運動三大好處:

一.   運動量愈高的病人,疾病(包括冠心病)之存活率較高

二.   運動有助控制誘發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

三.   運動同樣是自我監察的方法之一,運動量忽然變差, 又或身體機能/狀況出現異樣時,便可能是心血管給予之警號,提醒當事人宜找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及作出相關診治。

 

============

**Mr Sugar: 帶著糖尿前期之身的Mr. Sugar(糖糖),雄心萬丈打低糖尿病,不與一眾併發症糾纏,以積極態度正視問題,務求餘生仍享有優質生活,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