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糖尿病】糖尿肥「伴」? 控糖亦控重 有助病情管理 --- 朱偉星醫生

期數: 
2016年07月號

《健康自由行》

醫生:  朱偉星醫生
撰文:  鍾穎嫦

 

糖尿病經常伴隨著肥胖問題同時出現,現時有不少研究發現,肥胖不但會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會使糖尿病情變得更難以控制甚至惡化。基於現代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不論是糖尿病抑或肥胖問題皆有愈趨普遍的趨勢。到底肥胖是否如此難以擺脫?糖尿病人又能如何方能甩開這個「伴」?一些你或者會忽略的原因也能引致肥胖,你又是否知曉?

 

糖尿肥胖密不可分

家庭醫學專科朱偉星醫生指,現時約有八成的二型糖尿病人同時面對肥胖問題,他進一步解釋兩者之間的關係:「胰島素本用作減低體內血糖水準。當脂肪過多引起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令身體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即需要比平常更多的胰島素才能減低血糖水準,如此便會令血糖上升。現時更新的研究更發現,過多脂肪細胞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令其他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減低,過多糖分留在血內無法被吸收,引致血糖水準過高。」

 

 

部分糖尿藥可致體重增加

除了一般所知的不良飲食習慣之外,藥物亦是致肥的元兇。朱醫生進一步解釋,胰島素雖協助將血內的糖分儲於體內,但同時亦鼓勵更多脂肪細胞形成。同時某些糖尿病治療方案,亦會令過重的情況出現,令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更難分割。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一型糖尿病人。與二型患者不同的是,他們的致病原因乃是由於嚴重缺乏胰島素而非胰島素抵抗,因此發病初期的體型多數並不肥胖,但開始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後,體重都會有所增加。

這個情況亦同樣出現在舊一代磺胺尿素類(Sulphonylurea)的口服糖尿藥上,因為這類藥物的作用都是刺激胰臟製造更多胰島素。而格列酮(Glitazone)之類的胰島素增敏劑,乃透過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來降血糖,因此亦會出現體重增加的副作用。

雙胍類(Biguanides)藥物乃透過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情況來治療糖尿病,主要改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反應,讓胰島素能協助糖分重新被肌肉組織吸收,故不會引致體重增加,甚至有輕微減重作用。至於新型的糖尿藥物如GLP-1類似物與SGLT-2抑制劑,不但擺脫對體重之影響,甚至能在控制血糖之餘之帶來較雙胍類明顯的減重效果。GLP-1類似物乃是模仿能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物質,從而調控血糖水準,然而此類藥物需要以注射方式給予,未如口服的SGLT-2抑制劑方便。

以往減低血糖的方法,不外乎是減少醣分(碳水化合物)的攝取,SGLT-2抑制劑則一反傳統地應用「讓血液中的多餘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的概念達致降血糖效果。正常情況下,腎臟會將尿液中的糖分重新吸收,而這類藥物則對這個機制進行抑制,使糖分能從尿液中排出。當排走多餘糖分的同時,熱量亦得以消耗,因此使用此藥同時亦帶來減重效果。唯需注意尿道清潔問題,以減低感染風險,腎功能較弱者亦未必適用。

綜觀糖尿藥物的整體使用情況,仍以雙胍類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之用,但不少糖尿病人只用雙胍類藥物,在血糖控制上仍未足夠,故此醫生或會在第二線考慮使用DPP-4抑制劑、格列酮、SGLT-2抑制劑等藥物,而胰島素及GLP-1類似物通常放於較後的考慮位置,因為一般病人對注射始終有一定抗拒。至於具體用藥方針則視乎個別病人情況決定,例如對過重情況若較嚴重的糖尿患者而言,使用SGLT-2抑制劑便可能比DPP-4抑制劑更理想。

 

各類糖尿藥物對體重之影響

增加體重

不會增加體重

有減重效果

˙胰島素

˙ 格列酮

˙ 磺胺尿素類藥物

˙ DPP-4抑制劑

˙ 雙胍類藥物(效果較輕微)

˙ GLP-1類似物

˙ SGLT-2抑制劑

 

 

治療新方向:控糖亦控重

朱醫生指,從前的糖尿病治療方向會側重於血糖水準控制,但後來發現,即使血糖水準控制理想,其後亦會隨著體重增加而再次飆升,因此現時的糖尿治療方向,就是在控制血糖之外,亦要同時處理肥胖問題。如在發病初期能減低身體脂肪,很多時甚至未必需要用藥,糖尿病也能痊癒(僅針對二型患者)。而糖尿病人應控制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在正常範圍,亞洲人的標準就是低於23kg/m2,但實際還須視乎各人狀況再作調整。

 

長期鬥爭 醫患同行

朱醫生認為,糖尿病並不是一個單靠服用藥物就能解決的問題,而跟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有極密切的關係。他指出:「我們除了需要清楚瞭解病人的生活習慣與個人背景,甚至需要一併教育負責家中飲食的照顧者。另外亦得教育病人如何調整其生活節奏、鍛煉肌肉等等進行各方面的配合,因此糖尿病人需要一位元元對他們認識較深的醫生。」

糖尿病是一個長期鬥爭,截至現時為止仍然未有一種藥物能夠將此病完全治癒,而讓病人在社區內接受治療,或比待在醫院更理想。此外,朱醫生認為病人的堅持很重要,而醫生的陪伴亦必不可少:「不少病人在病情初期較聽從醫生指示接受治療,但日子稍長,治療依從性便開始降低,因此如何陪伴病人去走這條路,對其進行鼓勵、提醒、推動,亦是醫生的責任。若能有一位富經驗的專屬家庭醫生,會對病情穩定,以及病情輕度到中度的糖尿病人帶來更好幫助,以及得到更全面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