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5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青光眼與眼科激光治療

期數: 
2014年12月號
醫生: 
林子顥醫生(香港浸信會醫院眼科中心主任) 及 趙懿行醫生(香港浸信會醫院眼科顧問)

撰文:  鍾穎嫦

 

青光眼是本港頭號致盲疾病;在致盲的個案中,五分一的案例皆由青光眼引致。不知你曾否出現過一個疑問:青光眼患者的眼珠明明不會變成青色,那麼「青光」何來?其實青光眼患者到發病後期,眼睛已無法視物,當光線折射到放大的瞳孔呈現青色反光,始得「青光眼」之名。且來一同認識青光眼及最新的眼科激光治療,提升對眼疾的認知。

 

青光眼分類

視神經的作用,乃將視網膜接收到光線的訊息轉化成神經訊息傳遞到大腦,因此一旦視神經萎縮、受損,便會令患者視物出現問題。香港浸信會醫院眼科顧問趙懿行醫生解釋,青光眼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會導致視神經受損的疾病,而眼壓過高所引致的視神經受損是青光眼的主要成因。青光眼分四大類型:

(一)原發性狹角型青光眼(分為慢性及急性):患者的房角出現閉塞,前房水無法排去導致眼壓過高。女性、遠視及中年或以上人士發病率較高。病徵包括:眼睛突然出現痛楚、變紅、角膜混濁、噁心;又或曾經服用某些藥物如:抗氨組織藥物、咳藥水、痙攣藥物,或注射肉毒桿菌針皆有機會引致房角閉塞。

(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呈開放狀態,然而房水始終無法正常排走,使眼壓偏高。患有近視、有家族病史及年輕人士的發病率較高(不分男女)。患者通常不會感到痛楚,周邊視力逐漸消失,甚至完全喪失所有視力。

(三)繼發性青光眼:由疾病或其它原因引致的房水堵塞,如:眼部神經受感染、受傷、出現腫瘤、虹膜炎、重症糖尿病等。

(四)先天性青光眼(較罕見):患者負責調節眼壓的小樑網不正常發展,因而導致眼壓偏高。患者畏光的情況會比較嚴重,眼球亦有可能較腫大。

 

眼科激光治療

香港浸信會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林子顥醫生提出,現時治療眼疾的方法繁多,不只藥物、手術、配戴眼鏡/菱鏡,連利用激光治療亦非常普遍。光是其中一種我們看得見的電磁波,而激光治療就是利用單色且集中的光束所產生的能量破壞目標組織。因為激光照射的功率很高,所以僅需利用很微小的能量已足夠治療眼疾。

激光有:凝固、打磨、爆破、光化學四個作用,當中不乏治療青光眼的手術。激光小樑成形術便是治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之用,原理乃將激光直接照射在負責排走前房水的小樑上,從而刺激小樑細胞,將堵塞小樑的新陳代謝物吸收,改善其排走房水的能力。進行手術後,患者便能減少滴眼藥水的份量。此外,現時還可利用激光爆破的作用來治療原發性狹角型青光眼。若房水流動未能到達小樑,虹膜阻塞,便能靠激光在虹膜上開一個小孔,使房水從睫狀體經過洞孔排到小樑,從而治療閉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