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95%靈敏度 避免假陽性問題 痰細胞DNA 有效偵測早期肺癌 --- 林冰醫生

期數: 
2012年01月號

撰文:  陳秀清

 

肺癌生長無聲無息,往往一出現病徵便已屆晚期,故常予人發展速度極快的錯覺。實則肺部腫瘤與其他癌症一樣,由生長到成形,至少需時5至20年。如能在腫瘤初發階段便透過有效檢測方法及早發現癌踪,盡早作根治性治療,相信不久將來,這個頭號癌症殺手的死亡威脅必能進一步解除。

 

現時有八成至八成半肺癌確診時已屆3B期或第4期,早已錯過能以手術根治的階段。而目前用以治療晚期肺癌的藥物,如化療藥、標靶藥,用於3B及4期患者,生存中位數僅約1年左右,效果差強人意。但原來肺癌如能在早期如第1期時確診並治療,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高達70-80%。在現有藥物仍無法將肺癌變作慢性病長遠控制的情況下,及早檢測便往往是提升治癒率的最大關鍵。

早於30至40年前,醫學界已利用X光及痰液化驗檢測肺癌。但礙於檢測方式的不足,兩種檢測對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作用仍然有限。呼吸系統科專科林冰醫生指出:「肺部X光只能檢測到直徑平均達3厘米的腫瘤。但有個別肺部腫瘤會在原位長至1厘米左右便停止生長,暗地裡卻已轉移至血管及淋巴,而這類肺癌卻能成功逃過X光的偵測。」

 

痰液化驗如大海撈針

至於痰液化驗,更猶如大海撈針,命中癌細胞的機會亦甚低。「氣管細胞每天也有部分會掉進痰裡。換言之,假如氣管有腫瘤,腫瘤細胞亦同樣會掉進痰裡,抽取痰液化驗,是有機會能檢測到的。不過,只有大氣管的腫瘤(中央型肺癌),腫瘤細胞會較容易掉進痰裡,因而會有高達30-40%機會取得帶有腫瘤細胞的痰。但外周型肺癌,則100名患者中能從痰細胞驗出的機會只得5%,留痰化驗能『撈到』癌細胞的可能性極低,反映痰細胞檢測對及早發現肺癌的用途不大。」

隨著科技進步,後期出現了「電腦掃描(CT Scan)」這種靈敏度高得能檢測出小至3毫米腫瘤的檢測方法,但精確之餘,亦帶出不少問題。「人每天吸入的灰塵及細菌,會在毫無徵狀下令肺局部發炎,痊癒後,該位置便會結疤。電腦掃描連這些疑似腫瘤的『疤』,亦能檢測得到。研究發現,100個接受電腦掃描的50歲男性,至少一半肺部會有這些凹凸疤,但這些『疤』九成九也不是癌症。即使是長得最慢的腫瘤,至少也需600多天才能生長成形,故一旦驗出有『疤』,便至少需觀察約3年,沒有變大的話才能確定它並非癌症。但這三年間,其他位置可能又有新疤再出現。這樣三年復三年,患者便如墮黑洞,擔心永遠沒完沒了。」

 

CT難排除氣管腫瘤可能

2011年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雖然指出,在高危人群中以電腦掃描作普查工具,可減少10-20%肺癌死亡率。但林醫生表示,以上普查是以高危人士為研究對象,而且目前僅得一份研究支持這樣的結論,故確實性仍有待觀察。「事實上,電腦掃描對肺部外周的陰影很靈敏,但對空心的氣管,靈敏度則相對低。曾有普查研究發現,電腦掃描無法檢測出氣管內的腫瘤。故如告訴剛接受完電腦掃描的患者,他肺部周圍並沒有腫瘤,但卻無法排除氣管內沒有腫瘤的可能,那整個檢測的意義便不大了。」

反而痰細胞DNA檢測,則有高達95%的靈敏度之餘,亦能避免電腦掃描照出疑似腫瘤的假陽性問題,故會是較可行的普查方案。這項檢測的做法是取出痰細胞的DNA,電腦控制的顯微鏡會將該痰細胞DNA的化驗數據與DNA數據庫的數字比較,數據庫內的數字收集自有癌症及沒有癌症的人。比對後,電腦會評定一個分數,顯示該個案屬肺癌高風險還是低風險。「痰細胞DNA的優勝之處在於:當氣管裡某個位置長有腫瘤,腫瘤四周的位置及細胞都會出現癌症相關改變。這種改變並非細胞改變,而是DNA內的改變。透過DNA檢測方法觀察這種改變,便等同將目標放大100、1000,甚至10,000倍,靈敏度自能提高。」

 

痰細胞DNA檢測靈敏度高

溫哥華曾進行相關研究,由600多個高危人士(正在吸煙或以往經常吸煙的人士)接受留痰化驗、電腦掃描及氣管鏡檢測,結果發現有22人患癌,當中18個為外周型肺癌,4個為中央型肺癌。電腦掃描只找到18個外周型,卻找不到4個中央型;痰細胞DNA則找到21個患癌個案,當中包括4個中央型及17個外周型,即命中率高達95%,故靈敏度相對高,作為普查方法,自然較為適合。

痰細胞DNA當然亦有假陽性問題。600多位研究對象中,共有300-400人的痰細胞DNA指數均被評為高風險,但當中只有22人真正患癌。不過,林醫生指出,說這些是假陽性,似乎並不公平。「痰細胞DNA檢測看的是DNA指數,由電腦比對後界定高風險或低風險,患癌的話固然會高。但癌症與正常細胞之間,其實有很多個階段,例如少許不正常、多些不正常、嚴重不正常等,而這些階段亦是雙向的,可以惡化也可以逆轉。故當看到痰細胞DNA顯示不正常,就算仍未患癌,亦有跟進必要。因為DNA就如一間製造細胞的工廠接收到旳指令,DNA愈不正常,便愈會製造出不正常細胞。痰細胞DNA檢測的作用,就正在於找出不正常的DNA,以確定有何跟進工作可以進行。而事實上,有肺癌個案發病前一年,痰細胞DNA已顯示高風險,顯示癌細胞DNA指數,確有參考價值,而並不存在假陽性問題。」

接受檢測後,痰細胞DNA如顯示為低風險,則不必再做任何檢查,只需每年定期覆檢即可。高風險者則需接受電腦掃描及針對大氣管的螢光內窺鏡檢查,以作進一步確診。

 

真實個案分享

曾有一位病人接受電腦掃描,於肺部發現一個6mm的黑影,但由於體積太小而無法以抽組織的方法確診,故暫時只能觀察。當時剛好引進了痰細胞DNA檢測,便提議患者進行。首次檢測結果為3.7,屬正常(低於3.9屬低風險,高於4.6屬高風險),一年後數字則升至4.1,再半年後更已達4.7。但電腦掃描顯示,肺部的黑影只擴大至8mm,仍無法抽組織化驗確診。最終病人決定接受微創手術,組織割出來後經冰凍切片化驗,證實為1A期腫瘤。術後患者再接受痰細胞DNA測試,指數已降至低風險水平,反映DNA測試具一定準確度。

曾患肺癌但已治癒的患者,每年復發風險約1-2%,較一般人為高。但這類患者到底需隔多久才接受檢查,現時國際上並未提出任何指引,林醫生建議患者應每年接受電腦掃描檢查。「研究發現,術後半年接受X光或氣管鏡檢查,對於及早發現復發並沒多大作用。腫瘤生長速度較緩慢。肺癌由生長到表現出來,至少需時5至20年,因此每年接受一次檢查,已很穩妥。」